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八章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八章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学安排内容目标资本的全面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原因国际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第一节资本的全面国际化一、资本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1.资本国际化即资本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的运动。2.资本国际化主要包括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等形式。(二)国际分工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基础1.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出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生产专业化的分工。国际分工建立的基础:(1)各国的自然条件;(2)各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国际分工主要包括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和混合型分工三种形式。2.国际分工发展的两个阶段。(1)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是旧的国际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最终形成时期。这次国际分工导致与机器大生产相适应的少数工业国与大多数农业原料国的分离。资本国际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形式,是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20世纪后半期,以第三次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发展到新的高度。资本国际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产业资本的国际化,特别是垄断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三)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1.不仅部门间的国际分工继续发展,而且部门间国际分工向部门内国际分工发展,即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以至工艺专业化大大发展。2.以传统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下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迅速上升。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格局相对削弱,而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高级尖端技术工业与一般加工业的产业分工格局,突出表现出来。4.国际分工范围不断扩大。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由过去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附属国,演变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这种国际分工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合理分工。二.商业资本国际化(一)商业资本的国际化1.商业资本国际化是商品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是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增殖运动。2.商业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重要途径,在资本对外扩张中自始至终起着先导作用。(二)战后商业资本国际化变化的特点1.国际贸易增长加速,规模空前扩大,国际贸易增长率远远超出世界生产增长率。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初级产品的比重缩减,工业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增加;技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3.国际贸易是商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包括进出口贸易两个方面。3.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变化:发达国家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所占比重继续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多为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增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相对降低。4.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各国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干预不断加强。三.资本输出及借贷资本国际化(一)资本输出1.资本输出是资本家、资本家集团或资产阶级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而对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2.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金融资本的垄断统治加强。(1)它是国内过剩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2)它是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的需要。(二)借贷资本国际化1.借贷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发生的借贷和增殖运动。3.资本输出的可能性:(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卷入世界市场之中;(2)发展中国家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借贷资本国际化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国际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等。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3.国际金融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生产国际化的作用;也因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金融危机在国际间传播与扩散的可能性。4.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的主要表现。(1)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从相对稳定到日益混乱、动荡的过程。(2)汇率浮动幅度大,国际金融市场充满风险。(3)金融国际化趋势加强,国际金融市场正在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四.产业资本国际化(一)产业资本的国际化1.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的生产和经营过程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它是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业资本国际化是以资本在国际间流动、转移和投资为前提的,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二)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大规模发展的原因1.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要求扩大市场、以世界市场为导向的客观反映。2.它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趋势。3.它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加速升级,集中发展朝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夕阳产业的结果。4.新的科技革命,为产业资本国际化提供了交通、通讯等物质条件。(三)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1.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私人资本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其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的跨国兼并与收购。2.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3.发达国家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工业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耗大污染严重的夕阳产业。(四)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作用1.跨国公司是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国际性企业。2.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垄断资本国际化,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现象、新特点。3.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1)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跨国公司以总公司为基地在世界各地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经营。子公司的业务活动在整个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2)经营活动的多样化。包括: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投资区域的分散化、资产经营的多元化等。(3)经营战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战略目标是全球化市场,通过在世界范围内调动资源、安排生产,实现公司全球利润的最大化。(4)组织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5)跨国公司的利润率和剥削程度大大高于非跨国公司。4.跨国公司资本循环的新特点。(1)资本对劳动力的雇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采购全球化。(2)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国际化。(3)以全球市场为对象,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商品的剩余价值。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成为当代国际垄断的重要形式。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一.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通过国际垄断价格和国际垄断利润的形式发挥作用1.资本国际垄断的实质是攫取国际垄断利润,即超过国内垄断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2.资本输出、跨国经营和国际垄断价格是保证国际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3.国际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国内外雇佣工人、小生产者和国外民族资本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与剩余价值。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按资本实力从经济上瓜分世界。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总态势,是既斗争又联合。(二)国际垄断和国际竞争并存,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2.国际垄断形成后的国际竞争。(1)从内容上看,既有发达国家争夺对不发达国家市场的竞争,也有发达国家相互争夺对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1.国际垄断不能消除国际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制与国际经济中存在的相互独立的经济集团和国家,在于垄断高价和高额利润本身提供了激烈竞争的条件。3.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国际垄断与国际竞争随各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特点。(2)从竞争手段看,既有依靠市场手段展开的竞争,也有基于国家干预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同盟展开的竞争。(3)从竞争领域看,包括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军事、科技等全方位和多方面综合国力的竞争。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即由国家出面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国际协调为本国私人垄断资本对外经济扩张服务。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的主要形式。(1)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进行调节。(2)通过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高级会议进行国际经济协调。(3)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一体化的国际垄断同盟进行调节。3.由国家出面的国际经济联合和国际经济调节,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各国都在保护和扩张自身利益,因而这种调节有很大局限性。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起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起因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先进工业国与落后殖民地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入侵,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时期。通过殖民地贸易,加速了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殖民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二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殖民地作为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廉价的原料产地、可靠的投资场所,已经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垄断利润的必要条件。第三阶段:战后取得民族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殖民地的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划分虽然逐渐消失,但科学技术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仍然处于依附地位。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大多数不发达国家为外围的“中心—外围”式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本质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遭受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的本质特征。两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不平等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和作为经济殖民地的不发达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两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关系。(2)南北差距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其原因虽然与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战略的失误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由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战后新的经济殖民主义政策造成的。(四)发达国家利用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1.新老殖民主义的特征。(1)老殖民主义是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即实行政治兼并,依仗武力征服落后国家和地区后实行殖民统治。(2)新殖民主义是实行经济兼并,即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行控制和掠夺,并且采用政治、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继续保证垄断资本的各种利益。2.当代新的殖民主义的表现。(1)建立以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发达国家集中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只能提供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2)建立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制度。以西方垄断集团为首的国际资本控制着国际市场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使世界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大多数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不利。(5)资本输出和跨国经营,是发达国家攫取国际垄断利润和实现控制的重要机制和途径。(3)建立由发达国家操纵的国际经济决策制度。以西方垄断集团为首的国际资本,通过掌握和控制国际经济关系规则和制度的制定权,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4)建立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发达国家利用国际货币制度和金融体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二.发展中国家争取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一)国际经济秩序1.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指战后
本文标题:第八章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1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