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线与角。〔教材第89~91页及第91页第1、2(1)题〕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并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2.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会画出指定度数的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交流合作的意识。重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角并会画角。难点:理解线与角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量角器、尺子、课件。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几种线?认识哪些角?生1:我们学过直线、射线、线段。生2:我们认识直角、锐角、平角、钝角、周角。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线与角”。(板书课题:线与角)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课件出示:师:你能说出上面的图形各是什么吗?生:直线、射线、线段。师:你能找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辅导。先请学生汇报结果,再给出下表,让学生完成。端点个数能否度量线段射线直线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联系?(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的边是直线还是线段?(线段)师:角的边是直线吗?生:不是,角的边是射线。2.角的整理与分析。(1)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师:根据你画的角说一说,关于角,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角)教师画出一个角。(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师: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无关?怎样画角?师:按角的度数,角可以分为哪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生1:由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生2: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生3: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师:锐角是怎样的角?(教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师: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吗?生:锐角是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3.垂线和平行线。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生:相交(互相垂直与不垂直)和平行。师:小组内互相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平行线。教师分别画出一组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直线。生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作互相垂直,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生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师:平行线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生:处处相等。师: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生1: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生2: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线与角1.线顶点个数能否度量线段2能射线1不能直线无不能A类1.填空。(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2)两条直线相交组成4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那么其他三个角是()角,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3)6时整,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是()。(4)()决定了角的大小。(5)135度角比平角小()度,比直角大()度。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估算。(教材第77~78页)参考资料,少熬夜!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作用。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叙述估算的过程。难点: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第2个主题图。师:根据你估算的结果判断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生:应去星华影院。师: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生:大约有270人。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估算”。(板书课题:估算)师: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生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够买几件商品。生2:计算前可以进行估算。生3:计算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刚才那道题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请你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生1: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40,40×6是24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生2: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50,50×6是30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生3: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45,45×6是27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师:大家都很棒,说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希望大家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生:进一步理解了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A类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结果,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4200-500=3600891+208=1100404÷4=1139×49=20__2.解决问题。(1)电影院有31排座位,每排36个,育英小学980名同学去看电影,座位够吗?(2)一本故事书有268页,小明每天看35页,一周能看完吗?(3)师徒两人共同加工458个零件,师傅每天加工35个,徒弟每天加工30个,8天能完成任务吗?(考查知识点:估算的意义;能力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B类参考资料,少熬夜!某校组织学生春游,若租用45座客车,则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余一辆空车,其余刚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租金为220元,60座客车租金为300元。(1)这个学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2)怎样租车最划算?(考查知识点:估算的应用;能力要求:利用估算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略2.(1)够(2)不能(3)能B类:(1)240人(2)租4辆45座客车和1辆60座客车最划算。教材第77页“巩固与应用”1.够不够2.略≈5050×30=1500(字)15001528不能4.略5.小女孩儿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大,小男孩儿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一、认识测量工具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实际测量”)(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参考资料,少熬夜!(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2、步测和目测(1)步测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组织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明确测量方法。提醒学生在实际进行步测时,要注意迈步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保持直线进行。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对准确些。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2)目测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三、实践活动1、测定直线.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2、步测(1)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平均步长A:先在操场上量出一段距离(如50米):让学生反复走3次,并要求记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填在表格里。B:指导学生依次算出走50米的平均步数,以及自己的平均步长。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可以让学生交流每个人步测的平均步长,总结身高高的学生通常平均步长一些,身高矮的学生平均步长相对短一些。(2)步测学校操场的宽可以让学生先走一走,并记下所走的步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平均步长算出操场的宽。结合天天练P38页的实际测量,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3)比较步测和工具测量的结果。用工具测量操场的宽,并将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和步测的结参考资料,少熬夜!果进行比较。3、目测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课堂作业:完成天天练38页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单元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3、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单元难点:1、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参考资料,少熬夜!1、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2、复习相关知识(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4)教学例题: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三、练习试一试(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四、巩固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18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