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23毕业典礼讲话稿发言例文3篇
2023毕业典礼讲话稿发言例文3篇本科生毕业生代表在法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2019级法务会计3班的。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2023届本科毕业生向学院、以及关心爱护我们的领导、老师,以及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四年前,站在这里,我作为新生发言代表,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开启了我们在江财的大学生涯。而此时,恰逢我校百年校庆,何其有幸,我身穿学士服,以毕业生代表的身份再次站在这里。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我们的四年,步履不停,在路上行走,行走在路上。2019年,我们从五湖四海个性鲜明地走来。还记得在十二生肖广场找到法学院迎新点时的雀跃;记得拖着行囊问法体楼在哪里时的迷茫;记得我们顶着烈日踏正步留下的汗水;记得一起为129大合唱刻苦训练时的模样;也记得第一次为期末考试彻夜复习的焦头烂额。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大地上不断蔓延,我们第一次经历大规模线上教学,疫情前线,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疫情后方,在校师生共守校园。为小金县儿童提供义务支教的是我们;核酸队伍中的“志愿红”是我们;即使艰难依旧不敢停笔的是我们;当然,因为三年疫情留下无数遗憾但又充满独家记忆的也是我们。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我们坚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高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见证了民法典时代的到来,我们也通过一次次对内心的审视和对外界的探索,逐渐了解心之所向。2022年,或许是我们大学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年,我们或顶着压力走在孤注一掷的考研路上;或拿着求职简历投身于各大招聘会中;又或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们在起此彼伏的咳嗽声和39°的高温中拼命完成试卷,只期待来年的三四月能听到属于自己的回响。往日不悔,来日可期。大疫三年,建党百年,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建国70周年,建校100周年,我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我们从回忆里走向未来。2023年,终于迎来了独属我们的毕业季。我们收到一份份录取通知书,拿到一张张心仪的offer,我们在一个个表格里找到未来的模样,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实现了一次次“上岸”祈祷的如愿以偿。此时此刻,依旧感到有几分恍惚,初来乍到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四年的学习,让我们坚信法律人既是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和维护者,更是社会的脊骨和良心;四年的历练,让我们从书本走向现实,于鲜活故事中学会责任与担当;四年的成长,让我们有温度、懂感恩、保持热爱又不忘初心。奋斗送走了岁月,分别留下了真情。亲爱的2023届毕业生们,我们曾在丹桂飘香的9月,共同迈进大学校园,曾在骄阳似火的6月,不舍送别学长学姐。我们一同体会过春有山茶郁金香,秋有银杏冬有雪的四季江财,辗转于一二食堂商业街,也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乐。伴随着鲜花的盛开与凋零,云蒸霞蔚,恍然抬头,已是奋楫扬帆,踏浪前行。离别之际总百感交集,但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学院以及所有领导、老师,是你们给予我们一个又一个登高望远的平台,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向我们提供过帮助的每一位学长学姐,是你们给我们最耐心的指导;感谢父母,永远做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赋予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感谢有幸遇到的每一位同学朋友,我们彼此陪伴,共同逐梦未来。愿我们将“信敏廉毅”的校训作为永恒的烙印与精神指引,将“厚德崇法,平志高远”的院训化为前行的动力,共同谱写更加绚丽的江财百年华章。最后,请允许我代表2023届本科毕业生,祝愿所有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所有同学毕业快乐,笑容灿烂,没有遗憾!谢谢大家!本科毕业生代表在生科院2023年毕业仪式上的发言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生物伯苓专业2019级本科生,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悉心培养我们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六月的南开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回望四年前,我们怀揣着理想与信念,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生活。四年的流金岁月匆匆而过,我们共同见证了南开百年华诞,经历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迎来了南开大学生物学科创建100周年。转瞬间,我们即将挥手告别母校,踏上人生新征程,心里涌动着对母校无尽的不舍与眷念。回首过往,我们忘不了大中路上紫缎飘扬,新开湖里碧波荡漾。恰同学少年,我们一同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美好的模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开大学是一片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热土,她用务实的学风和开放包容的胸怀,全方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军训时的骄阳似火,课堂上的专心听讲,考试前的灯火通明,实验室的不断探索,北戴河的晨曦微露……每一堂课、每一份实验报告、每1篇文献、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在崩溃边缘咬牙坚持的成长,都将成为我们最难忘的记忆,帮助我们不断蜕变,收获更好的自己。我们的青春与民族复兴同步,我们的成长与百年变局共行。“爱国奋斗、公能日新”的南开人,正在成为可堪大任的“滚滚后浪”。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南开大学诞生于这场爱国运动的大潮之中,又在战争中被日寇摧毁,爱国主义根植在南开人的血脉之中。校父严修曾勉励南开学子:“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四年来,有同学以青春力量奉献志愿服务,在社会公益中寻找自我价值;有同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调研实践,将“知中国,服务中国”书写在祖国大地。沧海横流,更显本色,南开青年用自己的坚守和定力,在南开教导的“大公”和“最能”的指引下,披荆斩棘,奋发前行。万里山河不避风雨,百年人生莫畏困难,周恩来总理曾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为挽救国家于危亡,负笈东渡寻求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天,我们即将背上行囊,踏上下一段人生旅途。未来之路或许是崎岖的,我们即将面临的也不再只是学业的困难,前路可能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但是南开人愈挫愈勇、越难越开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终生,我们将带着南开教给我们的知识和道理直面挑战。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时代波澜壮阔,风景这边独好。正值南开大学生物学科创建100周年,作为生科人的我们不论未来在哪里,从事什么行业,都应始终怀抱对科学的敬畏和对真理的求索,勇于挑战,严谨治学,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奋斗到极致,以生命科学之旋律,奏响百年传承之华章。六月蝉鸣又起,青衿之志可期。流光易逝,聚散有时;青春启航,骊歌未央。我们的本科阶段即将结束,新的阶段即将开始。在南开生物新百年的征程里,祝愿生科院百尺竿头,再谱华章;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桃李满疆;祝愿全体毕业生将青春汇入历史的洪流,在国家、社会需要的地方发热发光,振垂天之云翼,开万里之鹏程!谢谢大家!2023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3各位老师、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上一次我坐在相辉堂的观众席,讲台上站着的是哲学学院已经退休的王德峰教授,他讲的主题是人文学科与哲学精神。四年之后,我自己站在这个讲台上,回想当年困扰过自己的哲学问题——“电车难题”、“黑白玛丽”、“缸中之脑”、“体验机”——我依然没有最终答案。我想,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都是如此。对致力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这难免是个有些遗憾的结局。但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在哲学学院的四年却无疑是一场充实而有意义的旅程。按照许多人的说法,这是因为:在哲学中,那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确定性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哲学的目的从来就不是给我们提供确定的答案。对此,我们都不陌生。但我更好奇这个说法所略去的后半段:如果哲学的目的“从来不是提供确定的答案”,那么,它提供的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走到了一个阶段的终点。我想,这是一个合适的时刻,让我们最后一次像在哲学课堂上那样,像苏格拉底一样,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一种可能性是:哲学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答案,但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问题。没错,哲学给了我们许多问题。大一上“哲学导论”的时候,那本教材就叫作《大问题》。但是,远在进入哲学学院之前,我们已经在提出这些问题中的许多:看到欧洲连绵四起的战火,我问过自己,战争真的有可能是正义的吗?当我坚信的信念被证据推翻的时候,我问过自己,知识一定是真的信念吗?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与不公,我问过自己,好的社会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似乎,哲学不可能仅仅是将这些问题抛给我们。那好,我们提出一个改进后的思路:哲学不仅提供给我们许多问题,还提供给了我们一系列聪明的答案。在哲学学院的四年,我读过边沁的功利主义,我也读过康德的义务论;我学过儒家的贤能政治,也学过韩非子的赏罚二柄。但是,这个思路似乎意味着,好的哲学家也一定要是好的“记忆机器”。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维特根斯坦几乎从未关心过其他哲学家的立场,但他依然是一个充满洞见的哲学家;ChatGPT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主义”,但它谈不上有什么哲学智慧。那么,如果哲学提供给我们的既不是那些问题,也不是这些答案,那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哲学教给我们的是如何自己摸索从问题通往答案的路。这是一套比答案本身更加珍贵的“探路工具”。20世纪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将这种方法称作“反思平衡”(reflectiveequilibrium):我们从那些几乎是下意识的、笃定的、具体的直觉出发(比如,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牺牲一个桥上的胖子,拯救铁轨上的五个人)回到支持这些直觉的、深层次的、抽象的哲学原则(比如,道德上的对错并不仅仅依赖于行为的后果)。接下来,我们不断考虑更多的例子、遇到各种各样的反例,进而不断修正这些具体的直觉和抽象的理论,在浅层与深层之间迂回、徘徊,直到我们的所有信念都能相互融贯、彼此协调、彼此支撑。因此,哪怕哲学中没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寻找的“确定性”,这也从来不是一件憾事:通过锻炼“反思平衡”,我们被训练成为一个思维严密、前后一致的、“会思想的芦苇”:我们知道哪些信念没有得到辩护,我们知道哪些观念应该被放弃,我们也知道好的思想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在美国交换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每周都会给我们写邮件问候,每次都是一模一样的开头:“Dearphilosophers”。我想,也许恰恰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philosopher”——哪怕我们还没找到心中的那个答案。我相信,当我们脱下学位服、走向人生的下一站,这种“心灵的惯习”会一直陪伴我们。它教我们尊重自己的异见者:哪怕我们的信念之间有根本的分歧,但我们可能都是前后融贯的、理性的主体;它教我们保持适度的、健康的怀疑主义,因为在“反思平衡”的过程中,任何既有的信念都可能会在新证据下得到修正;等等。这些都是哲学学院留给我们的烙印。我理解,相比那些问题和既有的答案,这才是真正重要之事。我相信,今天我们走出这间相辉堂,走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每一个人都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光、闪亮。我希望,我们之后还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再见。但是,以免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祝你拥有美好的一生。Haveagoodlife.谢谢!
本文标题:2023毕业典礼讲话稿发言例文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24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