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一.垄断资本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新变化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垄断资本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新变化(一)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二)金融资本的全面统治(一)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新变化:出现了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2.剩余价值规律发生新变化:垄断利润规律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第一,生产流通费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第二,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第一,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垄断企业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3.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新变化:垄断部门之间和非垄断部门之间分别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即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基础是垄断和竞争的并存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机制是资本转移4.竞争机制的作用发生了新变化: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二)金融资本的全面统治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寡头:控制着庞大的金融资本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即财团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与政府的“个人联合”统治掌握股票控制额母公司子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孙公司孙公司孙公司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与政府的“个人联合”统治掌握股票控制额母公司子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孙公司孙公司孙公司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真正的统治者链接案例:金钱政治金钱政治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进一步得到加强,成为一种经常性的需要。与扩大再生产的经常性需要相联系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联系原因:1.国有垄断资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2.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3.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国有企业国家直接投资收购原私有企业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1.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客观必然性:(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生产社会化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弊端,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矫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激化,也需要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缓解。1.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弊端,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矫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激化,也需要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缓解。表现之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后果就是出现经常性的生产过剩;表现之二: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激化——后果就是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紊乱,引起经济波动和危机;表现之三:资本家阶级与雇佣劳动者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后果就是出现两极分化状况。(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知识储备有效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Keynes(1883-1946)2.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一国在短期内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是不变的,因此国家干预和调节就是在总供给既定的前提下来调节总需求,即进行需求管理(demandmanagement)。目的是既要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实现物价稳定。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紧缩失业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过度经济高涨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无失业和通货膨胀知识储备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国家通过干预和调节经济,扩大有效需求其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这就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增加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降低,这会造成投资需求不足;流动偏好,即人们出于多种动机总是要把—定数量的货币保持在手里。因此,为了吸引这些货币,利息率就不能太低,这样,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人们就不愿投资,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经济计划化4)收入政策5)产业政策2.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大支柱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财政部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改变政府社会福利保险、失业补助和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总量当经济衰退时,政府支出总需求税收就业投资当经济高涨时,政府支出总需求税收通货膨胀增加增加增加减少刺激抑制控制减少社会总需求不足小练习社会总需求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息率总需求经济萧条扩大降低刺激经济高涨货币供给量利息率总需求缩小提高抑制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s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微调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rediscount-ratepolicy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Legalreserverate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Legalreserverate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法定准备金率为10%每吸收100元存款,准备金为10元,可发放贷款90元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经济萧条购买降低降低经济高涨抛售提高提高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小练习凯恩斯的两大支柱通过制定年度或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调节经济计划化典型:西欧、日本计划带有预测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进行的政策干预通过工资政策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克服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涨,以避免通货膨胀,实现社会稳定;通过工资政策调节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从而调节收入分配,维护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稳定与增长。收入政策是调整总供给的政策,政府根据发展需要,提出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拟定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资本积累、外经外贸等政策,并以多种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诱导,达到某种短期和中长期的增长目标。后起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多实行此政策产业政策直接使用立法和行政措施来干预经济例如反垄断法(AntitrustLaw)法律和行政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形式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1.国际分工指社会分工超出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的体现国际分工的形成社会分工国际分工国界•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的扩大•大机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通讯设施的发达•生产规模的扩大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国际分工的形成自然条件•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地理条件中东的石油巴西的可可南非的金矿马来西亚的橡胶澳大利亚的羊毛自然条件中东的石油巴西的可可南非的金矿马来西亚的橡胶澳大利亚的羊毛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状况国内市场大小•人口的多寡基础设施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国际分工初期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决定作用决定作用决定作用现代国际分工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决定作用决定作用决定作用国际分工的新特点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国际专业化分工产品、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为基础以自然为基础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垂直分工格局水平分工格局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分工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国际分工的基本类型指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作用促进各国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和手段——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经济依附地位2.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生产要素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生产过程国际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主要表现:2.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资本国际化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借贷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国际贸易国际间接融资对外直接投资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借贷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国际贸易国际间接融资对外直接投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资本国际化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形式1.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间接投资)生产资本输出(直接投资)(1)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利用大量“过剩资本”,到国外寻求投资场所,以获取巨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是金融资本剥削和掠夺经济落后国家的坚实基础;是金融资本向外进行经济扩张、争夺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有力手段。(2)资本输出的重要意义从资本输出国看:带来高额利润和利息、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成为食利国引起经济发展缓慢、加深国家间的矛盾从资本输入国看: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阻碍民族资本的独立发展,造成经济结构的单一或畸形发展(3)资本输出的影响输出流向: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为多方向输出;输出类型:由私人资本输出发展为国家资本输出;输出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4)资本输出的新特点2.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Corporation)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1)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式母国中心:跨国公司总公司所在国为中心东道国中心:跨国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以所在的东道国为中心多元中心:各个子公司的管理者掌握着各个子公司决策权世界中心:以世界各地的最佳情况为出发点和标准(2)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本文标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2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