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将理论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强3篇
1/16将理论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强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将理论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强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将理论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强1一、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公共课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与内容的脱节目前,一些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看到了公共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把公共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比如采取“1+1”计划,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课时安排上改变公共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事实上,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这种对公共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实际上成了减少公共理论课教学总时数的代名词。这既不利于公共课的改革和建设,不利于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也不符合教育教学需要。(二)在不同程度上对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2/16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走出课室,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或展览馆、博物馆等,或者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社会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才算得上是实践教学。其实不然,聘请学校或社会的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做心理咨询演讲,在校园内举行专题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小组或宿舍里对某些问题如教学观念、心理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课室内观看某些专题录像片并谈感想体会等都属于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能用过于狭隘的眼光看待它,否则就会错误地导致对公共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三)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经费不足任何学科实施教学实践环节都是要有经费来支撑的,如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在公共理论课教学实际中,实施实践教学是很少有专项经费的,它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据调查,当前一些本专科院校对公共理论课的投入,包括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十分有限。实践教学需要交通费、门票费、误餐费、企事业单位接待人员的讲课费等。开展活动,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公共理论课不受重视和经费不足,不但制约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而且也使公共理论课建设成了没有实践支持的“资料”性建设,这必然降低课程质量。(四)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教师安排一次校外实践教学,前后需要约1-2周时间,需完成提前联络、实地考察、申请经费、组织参观、批改实践教3/16学报告、报销实践经费等繁杂工作。但是,教师的劳动与报酬不成比例。如果只是按实际实施的课时计算工作量,不再另外计酬,势必严重挫伤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五)部分公共理论课教师对实施实践教学缺乏积极性在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自身实践教学活动的参加者,又是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身兼两职,足可以显其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在现实中,虽然有一些教师自觉努力的进行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公共理论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二、加强高校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一)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要正确定位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原则。公共理论课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讲解,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要将其真正的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则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达到。因此,作为辅助地位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根据社会人才竞争的需求,确立切实可行的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作为辅助地位的实践教学,其社会实践课时不能超过该门课程的1/4.只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才能达到加强教育的目的。(二)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并不意味就一定要走出课室、走出校门,而应根4/16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公共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教育科学课程,包括《教育学概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材研究与分析》等,是教育类课程的基本属性。第二类是心理类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结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是心理学课程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三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课程。第四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些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五类是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包括《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等。这几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心理教育学及法律与道德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基础文明状况透视”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如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中,可参观本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或者参观家乡的革命遗址,或者调查家乡的革命事迹,或者访问家乡的老红军、老战士;在《邓小5/16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专题调查,走访工厂、农村、考察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些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定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决心。实践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富有实效性、并具有可操作性。(三)设立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在经费安排上,要像重视理工类课程实践教学一样,重视公共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公共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参与学生多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相比,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学校要根据公共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公共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以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四)充分发挥公共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同时加强客观外部环境建设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两项工作。加强实践教学的客观外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二是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为教师实施实践教学提供各类必要的条件;三是要开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培训工作;四是各级公共理论课主管部门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的研讨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激发教师关注并投身于实践教6/16学的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形成教师对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确观念,明确意义和任务;二是要具备指导学生搞好实践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尊重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领域,研究新内容,总结新经验;四是要注意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添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和老师接触的人生实践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总之,提高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一靠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二靠公共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加强制度和手段上的建设,公共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就会有比较大的改观,就会有力地支持公共理论课教学质量跃上新的高度。将理论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强2○进入新时代,加强干部的理论修养,提升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对于全党尤其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党员干部要达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就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切实以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信7/16念上坚定、理论上自信、行动上落实,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切实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体讲“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这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因此,进入新时代,加强干部的理论修养,提升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对于全党尤其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提升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是新时代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8/16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更为成熟和充分的时代,其繁难性、艰深性、开拓性、创新性都前所未有。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此同时,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还未彻底根除。可以说,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影响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突出矛盾问题,拿出了一整套革命性理念、系统性方法、开拓性举措,具有理论上的高度和实践上的深度,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就不能有力地接过这个新时代的接力棒,就不能有效破解新时代前进中的难题和问题,甚至会出现不会走路、走弯路的情况。提升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是解决当前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迫切需要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的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总体上9/16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面对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我们不能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状态。进入新时代,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能力的强弱,不仅要看他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他能不能把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新时代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领导干部主政一方,只有把事情做成干好,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支撑;一支合格的干部队伍,不能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引。领导干部只有熟练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廓清迷雾,见人所未见;才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才能带领群体或组织制定科学的目标,谋划正确的道路,避免做无用功。做到懂理论,注重协同性,找准结合点,提升创新力,切实以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当前,党员干部要达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就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本文标题:将理论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强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30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