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条形统计图》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数学书102页到104页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整理分析、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1)出示复式统计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项目人数/人性别乒乓球足球跑步游泳货车男生17188147女生13461316(2)学生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3)学生独立完成。(4)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交流、评价。(5)解决问题: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参考资料,少熬夜!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1)出示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数量/箱月份品牌一月二月三月甲12010080乙90120150(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4)解决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月怎样进货?本题练习里面,学生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九的第3题。学生观察图,获得哪些信息?在这里安排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对男女生学生喜欢玩具的人数进行统计。老师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1)学生观察某市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完成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有什么建议?在这里设计这道题目,在引导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思维。三、实践练习。1、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下面的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活动,并绘制简单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自己小组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一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教学日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准备:学生分为4-6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3)交流统计表数据。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参考资料,少熬夜!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1)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2)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手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设计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副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好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统计图数据。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3)小结方法。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3、简单分析数据。-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参考资料,少熬夜!么?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条形统计图》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过程与方法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生:奶、豆浆、粥。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生:喜欢。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操作指导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61224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预设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3.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4.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活动2观察对比,交流区别1.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2.全班交流。预设生1:左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生2:右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3.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4.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个单位。5.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6.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边的条形统计图中怎么表示?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参考资料,少熬夜!操作指导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的,另一个绘制9月的。2.巩固提升。同桌之间合作研究下面的问题: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操作指导通过9月和8月天气的对比,使学生从数据中发现北京的天气特点,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细心、耐心,把条形统计图画得整齐漂亮。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堂总结。说说本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3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