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23年大班数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
1/132023年大班数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3年大班数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大班数学教学计划【第一篇】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1.、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2、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了解基数、序数,并会熟练运用。3、学习单双数,了解单双数的排列规律。4、教幼儿学习10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5、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6、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2/13并能迅速地区分。7、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会看方向标。8、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9、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0、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大班数学教学计划【第二篇】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3/13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第一周一、学习7的组成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2、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4/13二、学习7的加减1、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2、学习7的三组加减。第二周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1、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第三周一、学习二等分1、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二、分成几小杯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第四周一、学习8的组成1、教幼儿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二、圆柱体的游戏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5/13养主动的探索精神。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第五周一、学习8的加减1、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2、教幼儿学习8的四组加减。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第六周一、看点子图列算式学习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第七周一、学习9的组成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二、学习9的加减1、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2、学习9的加减。6/13第八周1、学习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2、复习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学习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第九周一、两个特征分类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二、分类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第十周一、认识时钟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二、记录时间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7/13第十一周一、学习10的组成1、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2、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二、学习10的加减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2、教幼儿讲述应用题。第十二周一、学习“0”的算式1、学习有关“0”的算式。2、复习10以内的加减。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第十三周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3二、快速口算练习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第十四周一、认识人民币1、认识十元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2、学习钱币兑换,复习10以内加减。二、超市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8/13能力。第十五周一、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1、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2、让幼儿感受到客体和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二、依样接画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排队规律的能力。2、教幼儿发现规律并依着接画。第十六周一、学习四等分物体1、帮助幼儿学习将物体四等分的方法。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二、补漏洞1、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缺口而选择形状相同的填。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数学游戏第十七周10的加减试题1、会运算各类形式的加减题目。2、提高幼儿的运算正确度。大班数学教学计划【第三篇】1、学习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9/13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99)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二、幼儿操作活动。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10/13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三、活动评价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大班数学教学计划【第四篇】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10的认读,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1.教幼儿学习2—5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2.教幼儿学习5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11/13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9.教幼儿认识二十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大班数学教学计划【第五篇】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活动准备12/13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2、标有刻度的瓶子,水,记录纸,笔。1.出示趣味练习:容量比较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现在我们想办法做一下实验,比较一下水的多少吧。1、教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怎么操作?要求: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1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2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方法,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13/13内容物为海绵小结: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3、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回去试试看吧!
本文标题:2023年大班数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51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