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六颗钻石》教案【范例4篇】
好文供参考!1/15《第六颗钻石》教案【范例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第六颗钻石》教案【范例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颗钻石【第一篇】之一佚名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真诚、善良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互助。教学难点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们善良的美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阅读提示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自学词句,认识生字。2、带着提示的要求朗读课文。好文供参考!2/15三、学生自学汇报1、汇报朗读情况。2、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汇报自学的词句。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5、学生质疑。四、读懂课文1、结合学生质疑的情况,老师提出思考题:(1)失业者“总在柜台前溜达”要干什么?“他正往外走”说明什么?“他伸出手握住我的手”干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什么?(2)失业者的神态描写在文中两次出现。流露出的神态,表明失业者的处境如何,他神态的变化说明什么?(3)我是怎样成功地处理这件事的,我当时是怎样想的?(4)从这二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2、学生结合思考题,读书解疑五、填补空白1、学生自由练读两个人的对话,从字里行间体会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为文中的两个人补上心理想法。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六、课文小结好文供参考!3/15说说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质。板书20第六颗钻石弄丢我———第六颗钻石相信‖归还‖拾到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失业者颗钻石【第二篇】《第六颗钻石》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1篇独立阅读课文,在众多的精读课文中,也许它并不起眼,难于引起教者和读者的注意。作为个人爱好,我更欣赏这篇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冗长的故事情节、没有浪漫的情感抒发,有的只是淡得不能再淡的质朴情感——善良!它的美、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在不经意间流淌着人间最明媚、最温暖、最平凡的情怀,质朴就是最真挚的。我想这对于荡涤人的心灵、净化日益浮躁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有所帮助的吧。所以我更愿意和同好文供参考!4/15学们一起分享这样一些心灵上的顿悟,在指导他们自学这1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让学生体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善良之美。这一点是比较成功的。本课的故事内容很简单:讲述的是发生在作者“我”和一个失业者之间的故事。“我”好不容易在珠宝店当上了临时售货员。正当经理建议老板留用“我”时,“我”却不合时宜地带翻了一个托盘里的六颗钻石,“我”找遍了可能滚落到的地方,却只找到了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这意味着“我”可能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是失业者拾到并最终奉还给“我”。在钻石失而复得的过程中,没有争吵、没有责备、更没有大打出手,只有人物之间的简单对话及说话时的神情。所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及其神情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尤为重要,而且在本学期的课文学习中,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多读多想”、“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等。在独立阅读课文中就要指导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课文。所以,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首先要求他们找到从“钻石丢失到最终回到作者手中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引导学生探讨“钻石是怎样找到的?”这个问题。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找钻石的内容,只是通过人物对话、神情、动作来告诉读者的。学生从人物对话和动作中知道钻石回到作者手中的事实并不难,但我更想深入了解他们是否能够体悟人物的内心好文供参考!5/15世界,及由此所产生的共鸣。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一个失业者,不管是有意或无意拾到一颗钻石都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当作者“我”叫住他:“先生,请你等一下!”时,他是“缓缓地转过身来”,说:“你有事吗?”这短短的四个字,却牵动了他整个心灵的感应,“他脸上的肌肉在抽动,表情很不自然。”我怎么把自己内心的这份感动传达给学生呢?不行,还要讲究意会。所以我要求学生反复吟读这些文字,再模仿人物的语气和神情来表演读,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读懂失业者面部表情所传达给作者及读者的信息:他苍白忧郁的脸庞无不倾诉着他生活的窘迫,他静静拾起钻石也许是生活所迫;也许他们一家老少正等着他;也许他已经多日忍饥挨饿;也许……。然而他的表情正透露着他内心的善良。通过这种模仿体验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从而感受到小人物的高贵品质。事实证明,学生的感悟能力丝毫不逊色,只要给足时间和适时点拨他们,就会给你带来惊喜。这是“善良”的第一次表现。当他们体会到这一点后,就迫不及待地要表现自己:“老师,正因为失业者的这种表情,才使作者想起了母亲曾经说过的‘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所以作者才很善良地说‘先生,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的。’”“老师,失业者一定能理解这颗钻石、这份工作对作者的意义对吗?因为他正在经历着失业带给他的痛苦,所以他伸手握住作者的手时就把钻石还好文供参考!6/15给了作者。”“老师,这一切应该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对吗?”“不对,我们都知道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想,这堂课留给学生的不只是“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些简单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烙在他们心上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宽容和友善的情怀,这既是阅读教学所强调的情感体验,亦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在反思这堂课的同时,我比较了前面上过的一些独立阅读课,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如果我的问题设计得不精当时,就会出现拖沓的现象,一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学得很辛苦;如果问题很好地发挥了其引导学生读书的作用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本堂课就会很轻松地结束。其实以问题来引导他们读书的同时就是在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日之功。颗钻石教案【第三篇】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真诚、善良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互助。教学难点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好文供参考!7/15受人们善良的美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阅读提示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自学词句,认识生字。2、带着提示的要求朗读课文。三、学生自学汇报1、汇报朗读情况。2、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汇报自学的词句。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5、学生质疑。四、读懂课文1、结合学生质疑的情况,老师提出思考题:(1)失业者“总在柜台前溜达”要干什么?“他正往外走”说明什么?“他伸出手握住我的手”干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什么?(2)失业者的神态描写在文中两次出现。流露出的神态,表明失业者的处境如何,他神态的变化说明什么?(3)我是怎样成功地处理这件事的,我当时是怎样想的?(4)从这二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好文供参考!8/152、学生结合思考题,读书解疑五、填补空白1、学生自由练读两个人的对话,从字里行间体会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为文中的两个人补上心理想法。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六、课文小结说说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质。板书20第六颗钻石弄丢我———第六颗钻石相信‖归还‖拾到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失业者《第六颗钻石》的教案【第四篇】学习目标好文供参考!9/15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想像的能力。2、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课前预习1、了解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组内交流你所收集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活动方案活动1:说说自己读过、听过的童话,组内讨论童话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概括。(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展示几个著名的童话人物和故事)活动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圈画出重要字词,交流后自选一名同学将最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并带领全班巩固。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和主要事件)活动3: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小姑娘的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小组讨论,尝试设计一个有创意板书→各小组用图好文供参考!10/15示法把这种变化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全班展示)活动4: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语句简单分析。课文最后说这七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你认为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各自先在课文旁边做批注→小组交流,其他同学及时记录别人的精彩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并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活动5:文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内推荐一个最合情合理又有新意的在全班交流)活动6:爱心像一抹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分外的温暖;爱心像一泓流淌在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们重新获得希望;爱心像……(组内各人仿照上面的句型,写出你对爱心的理解→组内朗读,形式多样→全班展示)个性调整课堂随笔反馈练习好文供参考!11/151、文学常识。《七颗钻石》的作者是国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了,草木丛林也都了,许多人及动物都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好文供参考!12/15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作者:列夫?托尔斯泰)2、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虑、焦躁、焦渴)而死。3、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4、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文供参考!13/15第五次:________
本文标题:《第六颗钻石》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2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