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2、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参考资料,少熬夜!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c、(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结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如果b∥a,c∥a,那么b∥c、(5)简单应用、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本练习是让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四、作业:课本P16、7,P17、11、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找出本题的答案。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参考资料,少熬夜!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三)课堂练习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课后作业: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一、教材分析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情况问题的解决。安排一个课时讲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参考资料,少熬夜!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2、能力目标:(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讲究工作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三、教法分析课前充分准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展开教学。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控制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四、学法指导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2、课中指导学生讨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知识点。3、课后给学生布置同类型任务,加强练习。五、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复习(3~5分钟)回顾“路径”的概念,为引出“最短路径”做铺垫。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1)采用提问方式,注意及时小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概念。(2)提示学生“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导入新课(3~5分钟)以城市公路网为例,基于求两个点间最短距离的实际需要,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求最短路径问题”。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1)先讲实例,再指出概念,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2)此处使用案例教学法,不在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存在,所以这里的例子只需要概述,能够说明问题即可。(三)讲授新课(25~30分钟)1、求某一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重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出旅游景点选择的例子,解决如何选择代价小、景点多的路线。(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图中求任一结点到其他结点最短路径问题。(3~5分钟)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考资料,少熬夜!①主要采用讲授法,将实际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语言描述转换的方法(用圆圈加标号表示某一景点,用箭头表示从某景点到其他景点是否存在旅游线路,并且将旅途费用写在箭头的旁边。)一边用语言描述,一边在黑上画图。②注意示范画图只进行一部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余下部分的转化。③及时总结,原型抽象(景点作为图的结点,景点间的线路作为图的边,旅途费用作为边的权值),将案例求解问题抽象成求图中某一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问题。④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张带权有向图,并略作解释,为后续教学做准备。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启发式教学,如何实现按路径长度递增产生最短路径?②结合案例分析求解最短路径过程中(重点)注意此处借助黑板,按照算法思想的步骤。同样,也是只示范一部分,余下部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四)课堂小结(3~5分钟)1、明确本节课重点2、提示学生,这种方式形成的图又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呢?(五)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复习本次课内容,准备一道备用习题,灵活把握时间安排。六、教学特色以旅游路线选择为主线,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理论讲解生动起来。在顺利开展教学的`同时,体现所讲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3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