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19初中数学设计教案(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数学设计教案(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好文供参考!2/19做的吗?学生讨论并回答二、知识探究: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1)X+2=3(是)(2)X+3Y=6(是)(3)3M-6(不是)(4)1+2=3(不是)(5)X+3>5(不是)(6)Y-12=5(是)三、合作交流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xx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截至20xx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好文供参考!3/19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2X–5=2140+15X=100X(1+﹪)=36112[X+(X+12)]=2002[Y+(Y–12)]=200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四、随堂练习1、投影趣味习题,2、做一做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好文供参考!4/19用题。(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五、课堂小节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六、作业:分组布置数学教案-你今年几岁了搜集整理初中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好文供参考!5/19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文供参考!6/19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3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该怎样设计?围绕问题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好文供参考!7/19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察:星期一二三四五六合计积分+3-2-4-2+2+4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展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如,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好文供参考!8/19反应,只是偶尔听到:“摩天轮?”“很危险……”本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因为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认识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出现“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胜利开展。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现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准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1)根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3)在0(4)部分同学经过对x的小范围内的取值、描点与连线之后观察到了所画的图像是曲线型的,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就是体验不到这种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我用计算机演示,当所描出的点比较密集时所连的线是曲线而不是直线段,这样才消除了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在随后的观察图像归纳性质的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学生乐于探索,主动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根据图像归纳出了好几条性质。这样,不但使重好文供参考!9/19点得以突出、难点得到突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3、例题或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设计例题教学具有及时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双重功能,随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选例题,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例如笔者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问题:已知A(-2,y1)、B(-1,y2)、C(2,y3)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1)比较y1、y2、y3的大小关系。(2)若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其中a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回答:“我们组用特殊值检验得出y2y1y2。”学生C回答:“我们组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较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好文供参考!10/19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彻底分析错因,让学生在错题中有反思的机会。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容易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通过引导学生对错因彻底分析与校正,学生明白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出了几道解方程的练习,结果发现,学生确实重视了错误,效果明显有所好转。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确实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体验,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人分享成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初中数学教案4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教学目标:好文供参考!11/19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好文供参考!12/19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设计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4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