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非经营性资产调整方法与注意事项探讨
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调整方法与注意事项探讨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目录第一部分参考定义第二部分调整目的第三部分调整原则第四部分调整事项第一部分参考定义一.《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定义二.《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定义三.《企业价值评估准则》(ASA)定义四.投资百科(investopedia)定义五.相关定义比较一.《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定义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资产。企业中的非经营性资产,可能与创造收益相关,但并不直接产生收益。如股东自己居住的房屋、自用的汽车,制造企业的短期股票投资,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关联公司的往来款项,等等。溢余资产是指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的、超过企业经营所需的多余资产。溢余资产包括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等。但非经经营性资产与溢余资产并不完全相同,非经营性资产对于经营性资产而言有些部分是必须的,但溢余资产则是指与收益无关的资产。二.《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定义了解评估基准日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判断哪些项目是创造收益所必须的,哪些项目对于企业是冗余的很重要。在计算企业价值或权益价值时,需要考虑冗余资产(RedundantAssets),即非经营性资产(Non-OperatingAssets)。三.《企业价值评估准则》(ASA)定义非经营性资产(Non-OperatingAssets),是指企业持续经营不必要的资产注释:在加拿大,该术语称作“冗余资产”(RedundantAssets)。四.投资百科(INVESTOPEDIA)定义非经营性资产(Non-OperatingAssets),是指企业持续经营不必要的,但是仍然能够产生收益或提供投资回报的资产。企业持有非经营性资产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可能是为了将来出售而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可能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例如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或专利),或者是简单的用于现金投资。非经营性资产也称作冗余资产(RedundantAssets)。五.相关定义比较从所参考的三个定义来看,共同点如下:1.没有关于溢余资产的定义;2.强调非经营性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不必要的资产。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定义的区别如下:1.将我们通常理解的溢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视作非经营性资产;2.资产类型的划分以评估基准日后是否为企业持续经营(未来收益)所必需为标准。返回第二部分调整目的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二.全面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一)收益法收益法中的当期现金流量表是由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当期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钩稽生成。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现金流量表现金净增加额股东投入和减少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净利润股东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的净增加额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表净利润现金+其他资产总资产-负债期初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现金+其他资产总资产-负债期末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图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期初存量(时点数)期间流量(期间数)期末存量(时点数)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在预测现金流量时,首先需要调整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其次是根据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利润表。应当对被评估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重构资产负债表营运资金+经营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东权益有息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非经营性净资产=企业资产构成企业资金来源图重构资产负债表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不含短期借款)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负债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重构利润表一、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二、营业利润(损失以“-”号填列)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三、利润总额(损失以“-”号填列)减:所得税费用四、净利润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二)市场法市场法用到的价值比率P/E、P/B中的收益和账面资产也需要对评估基准日的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进行调整。二.全面合理评估企业价值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与被评估企业进行沟通,了解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的情况,谨慎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并对被评估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举例1:假如甲企业应收账款中有一笔借出款项1000万元,如果误作营运资金处理,有可能导致低评企业价值。举例2:假如甲企业房屋中有一套闲置商品房,如果误作固定资产处理,按照历史成本通过折旧收回有可能低于按照市价单独的评估值。返回第三部分调整原则一.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基本原则)二.按照基本活动分类原则(第一层次调整)三.按照经营活动分类原则(第二层次调整)四.报表项目不重不漏原则五.资产类型界定总结一.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财务报表为反映三种基本活动的信息提供了框架。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报表图财务报表与企业活动的关系一.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基本原则)资产负债表右边代表了资金的来源(对应企业融资活动的成果)。资产负债表左边代表了企业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即资产(对应企业投资活动的成果),这些资源构成了企业收益的潜在来源。利润表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和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关系来看,资产负债表决定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代表了经营资源,利润表代表了经营成果。因此,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就成了非经营性资产分析调整的基本原则。二.按照基本活动分类原则(第一层次调整)融资活动直接形成的付息债务和权益资本构成了企业的投资资本,评估基准日的付息债务和权益资本对应的索偿权就是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中的企业整体价值,其本身不构成调整事项。但是,由融资活动引致的应付利息和应付股利则构成了与融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投资活动直接形成的资产构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源泉,在第一层次的调整中,均将其作为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资产,其本身不构成调整事项。但是,由资产购置引致的预付款项和应付款项,例如,预付工程建设款、应付设备购置款等;由资产处置引致的应收款项,例如应收股权处置款等;由所投资资产引致的应收利息、应收股利等投资收益则构成了与投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在第一层次的调整中,资产负债表中剩余的资产、负债项目均属于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资产、负债。三.按照经营活动分类原则(第二层次调整)《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按照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等。三.按照经营活动分类原则(第二层次调整)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等,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例如,工业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用原材料等,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三.按照经营活动分类原则(第二层次调整)根据收入的定义与分类,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资产、负债需要进一步区分为:(1)与企业预测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相关的资产、负债,例如营运资金、经营性长期资产;(2)与企业预测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无关的资产、负债,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将与企业预测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相关的资产、负债称为经营性资产、负债。将与企业预测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无关的资产、负债作为调整事项。按照经营活动分类进行的分析调整则构成了第二层次的调整。四.报表项目不重不漏原则非经营性资产漏项1.将非经营性资产混入经营性资产2.没有将区分出的非经营性资产加回必备现金漏项将评估基准日全部现金作为溢余资产,没有考虑必备现金。五.资产类型界定总结根据上述讨论的第一层次调整、第二层次调整可知,与企业预测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相关的资产、负债称为经营性资产、负债。与企业预测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无关的资产、负债称为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如何区分非经营性资产和溢余资产,在评估实务中争议较大,概念不甚清晰。建议评估实践操作中可以统称为非经营性资产。如果遇到单独评估的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称作非经营性资产可能会遭到客户反对,建议称作其他资产。五.资产类型界定总结按照《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经营范围分为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许可经营项目是指企业在申请登记前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一般经营项目是指不需批准,企业可以自主申请的项目。”因此,广义上来讲,只要是合法登记经营范围内的业务对应的资产都可以称为经营性资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外委托贷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但是,上述资产对应的业务类型和盈利模式与企业主营业务或其它业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收益法评估中,将上述资产单独评估更为科学合理。五.资产类型界定总结传统上老国有企业改制时习惯于将后勤服务资产视为非经营性资产。后勤服务资产,一般是指企业的职工宿舍、浴室、食堂、招待所、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后勤服务部门的资产。在收益法评估中,是否将后勤服务资产作为非经营资产需要视不同情况而定。对于改制后的企业,尤其是对于地处城市外围的企业或偏远地区的企业等,大部分后勤服务资产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是必需的,如果不购置配套的后勤服务资产,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会更大。因此,除了个别明显对经营活动贡献不大的资产,例如以企业名义购置的私人飞机等,大部分后勤服务资产应当视为经营性资产。返回第四部分调整事项一.和融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二.和投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三.和经营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一.和融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一)和债务融资相关的调整和债务融资相关的资产、负债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付息债务本金和相应的应付利息。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应付利息:应当作为非经营性负债,不要误判为营运资金。应付款项(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其它应付款)中的借款:应当作为付息债务本金,不要误判为非经营性负债或营运资金。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它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等。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是债务融资性质的,因此,长期应付款应当作为付息债务本金,不要误判为非经营性负债。一.和融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二)和权益融资相关的调整和权益融资相关的资产、负债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所有者权益和相应的应付股利。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应付股利(利润):应当作为非经营性负债,不要误判为营运资金。专项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一般不需要返还。建议视作所有者权益,不要误判为非经营性负债。二.和投资活动相关的调整事项预付款项中的投资款:例如,预付股权投资款、预付设备购置款、预付工程建设款等,应当作为非经营性资产,不要误判为营运资金。应付款项(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中的投资款:例如,应付股权投资款、应付设备购置款、应付工程建设款等,应当作为非经营性负债,不要误判为营运资金。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中的投资款:例如,
本文标题:非经营性资产调整方法与注意事项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