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财政政策的目标.2、国家可以运用财政政策的哪些工具对经济加以调控?3、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4、自动稳定政策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区别。5、弱化挤出效应的对策。课前复习第七章财政预算管理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第二节财政预算程序第三节预算管理改革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政府预算的含义、原则及形式,认识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掌握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理解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政府预算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有计划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工具,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议和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反映着政府集中社会产品的程度,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排列,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特定表格。从内容看,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政府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有利于预算分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有利于人民和审计机关对政府财政的监督。有利于规范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行为。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单式预算它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复式预算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1、按编制组织形式分:增量预算是指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数,再根据新的财政年度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对基数加以调整,确定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而编制的政府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确定新的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时,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而是以“零”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及财力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2、按预算方法划分:投入预算是指只反映财政投入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的经济效果的预算。绩效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特点是:以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对每个支出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3、按是否考虑经济效果划分:中央预算它是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组成。地方预算它是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包括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交的收入、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给予补助。4、按财政预算组成环节层次的不同划分:总预算是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和政权结构,可相应划分为各级次的总预算,如我国的中央总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市总预算、县总预算等。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所属下级政府的总预算汇编而成,它一般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分预算是指部门、单位或项目的收支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分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其预算收支项目比较详细和具体,它由各部门、各单位编制。5、按收支管理范围的不同划分:平衡预算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形式。差额预算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形式。盈余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预算赤字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预算6、按收支平衡状况划分:1.公开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年度性原则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省预算设区的市预算市辖区预算乡(镇)预算市属县预算乡(镇)预算自治州市预算乡镇预算自治县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自治区预算设区的市预算市辖区预算乡镇预算市属县预算乡镇预算直辖市预算市辖区预算乡(镇)预算市属县预算乡(镇)预算四、政府预算体系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我国目前实行的复式预算,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组成。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初审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预算的编制是由政府机关负责的,因而预算的编制与政府行政机构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预算的编制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草案的编制二是预算的核定◦预算的批准是政府预算程序的第二节阶段。在西方国家,预算的批准权力属于议会。在实行一院制的国家中,政府预算直接由其批准,如瑞典、荷兰、西班牙等。在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中,大部分国家议会的两院都有批准政府预算的权力,一般来说,两院中的下院在预算批准上具有比上院更大的权力,往往拥有预算先议权和最后批准权。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就属于此类。我国的预算批准权力机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预算经权力机构批准后,才具有法律效力。美国政府关门(USgovernmentshutdown),预算拨款案无法批准,美国政府没钱可花。预算拨款权力掌握在美国国会手中,国会不通过预算案,就意味着政府不能花钱,很多需要花钱的工程无法继续,员工的工资也将难以支付。从1977年到1996年19年间,联邦政府曾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最短1天,最长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曾两次关门,导致数十万政府雇员被遣散回家待业。2013年9月20日开始至30日晚间,在共和党内茶党等保守势力的强烈要求下,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至少三次提出不同版本的临时拨款议案,这些议案都与阻挠奥巴马力推的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实施内容相捆绑,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最终导致联邦政府预算至今没有着落。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2013年10月7日,据香港《文汇报》7报道,奥巴马急签军方支薪案,五角大楼9成员工或复工。2013年10月16日晚结束联邦政府关门。1月14日,香港特区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以40票对14票否决了特区政府提出的以60亿港元经费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拨款申请。各级政府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由本级政府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政府决定。各级政府预算周转金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管理,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资金周转,不准挪作他用。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预算调整是指经过批准的政府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调整必须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政府决算是反映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年度会计报告,是年度预算工作的总结和终结。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七年公开路政府花钱变化几何?——透视中央部门2016年决算大数据1.钱越花越“透明”:超百个中央部门集体“晒”细账从2011年90个中央部门在不同时段首次向社会公开决算表,到今年超过100个部门在统一平台集中“晒”账本;从最初公开2张表到如今8张表;从发布简单的财务收支数据,到如今机关运行经费、“三公”经费、工资福利、政府采购等关键信息统统亮相……公开力度逐年加大,我国打造“阳光财政”的探索更加积极主动。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中,往年分页列出的每个经济分类支出数据,如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贴、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2.日子越过越紧:“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从财政部汇总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48.25亿元,不仅比预算数减少14.85亿元,也比2015年减少5.48亿元,进一步勒紧了“裤腰带”。除因公出国(境)费用因国际交流增加比2015年小幅增加外,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与2015年相比均有大幅下降。主要是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活动等任务当年未能实施。但仍有一些部门在“三公”问题上触碰“红线”。最新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沈阳铁路监督管理局等38家所属单位未按期完成公车改革,海南省国税局等16家单位无偿占用或超编超标配置公务用车69辆、超预算列支运行费114.51万元……这表明,加强“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依然在路上。3.账越算越“精细”:预算改革仍待深化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部门共有车辆154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32辆、一般公务用车122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98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16台(套)。据财政部介绍,今年公布的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更为明细,中央部门设备信息由往年的公开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细化为公开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和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公开的账目越细化,百姓越能看明白政府的钱都干了什么,政府的公信力也会随之增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又称为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责的根本制度。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制度、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行政事业财务制度等。实质: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基础单位,并以部门为依托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综合预算管理制度。部门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政府部门审核后由人大通过,能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199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下发的《2000年关于改进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正式提出了编制部门预算的问题。1.部门预算含义部门预算可以清晰地反映预算支出在各部门的分布,便于对其预算的执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上一个口子对外,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各部门预算资金管理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脱节的弊端,有利于全面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功能。2.优点支出预算管理改革3.内容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改革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基础管理改革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及特点1.预算外资金的含义预算外资金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法定性2.专用性3.分散性二、预算外资金的来源及作用(一)预算外资金的来源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资金、附加收入)和凭借政府职权筹集的资金等。2.按照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和计划(物价)部门共同审批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和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按照国务院或财政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募集或以政府信誉建立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入)。4.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5.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资金和乡统筹资金。6.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以政府名义获得的各种捐赠资金,财政拨款有偿使用回收资金中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部分,国家行政机关派往境外机构的非经营性收入,财政专户利息等。7.社会保障基金。在政府财政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之前,社会保障基金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由财政、审计部门监督。(二)预算外资金的作用1.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2.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地方建设事业3.减轻政府预算的负担三、预算外资金管理1.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2.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法规体系3.正确处理好预算内资金管理体制与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的关系三、预算外资金管理1.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各地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范围的落实,无论从收支计划的审批、专户资金管理方面,还是从票据的控管,代收银行的规范管理等都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办法。但是,应当看到,目前许多地方政府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还没有达到严格意义上的“收缴分离”的要求,有的政府强调票据情况特殊,要求搞现场执收;有的政府强调票据使用不方便,不坚持银行代收方式等等。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
本文标题:财政预算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