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服装美学•衣服是什么?•小结:衣服并不是纯粹是物,它还有我们人的情感、审美情趣、甚至道德操守在里面•美是什么?我们能感知美的存在,但却没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利害关系方面,人最不容易协调,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像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我们为什么要学美学?•当今我们的价值观出现问题,判断的标准是功利性的,非美感的•本次课的目的:如何免俗第一讲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1、木材商的看法2、植物学家的看法3、画家的看法一径萦行至此穷山僧盥漱白云中闲吟之后更何事石上松里常有风——董其昌•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察者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性•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1、木材商的看法——实用的态度既要存活,就要懂得如何利用身边事物,分清哪些是对我生活有益,哪些有害,哪些无关痛痒的。•实用的态度来源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2、植物学家的看法——科学的态度•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科学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实用•科学的态度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3、画家的看法•实用的、科学的态度,所得到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察者的注意力都不是在事物本身上面•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挣脱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就叫直觉•直接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于直觉时的特征•实用的态度——善•科学的态度——真•美感的态度——美第二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江边散步体会•2、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会怎样?•3、东方人初到西方,西方人初到东方,会怎样?手工布鞋4、古董癖5、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它们是什么缘故呢?家花不如野花香小孩子总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我们总认为风景在远方•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遭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厉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美妙的景致。•游历新境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钱塘苏小是乡亲——袁枚•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把厉害看的太重,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看精彩的人生世相,除了饮食男女,别无他求•这些人都是不能在艺术品或自然美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适当的距离•结论一:距离产生美•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在于能不让一园菜压倒一片海•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艺术必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文学上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以及现在的“革命文学”,格调高不高?•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周作人梁实秋胡适张爱玲•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目的在于逼真,但如果太逼真,很容易让人回到现实世界,不能专心欣赏事物本身。•安格尔泉维纳斯雕像古希腊京剧铜钱头、长发、脸谱古埃及壁画哥特式教堂雕塑•这些风格的创作者都何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好使艺术与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结论2:距离是要适当的,距离太近,容易回到现实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欣赏。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是坠楼人——杜牧•结论3: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经常有人埋怨: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平生可以写成很好的小说•痛定思痛第三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们通常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这样,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以为是物固有的个性。•花是不是红的?•我山何尝能鸣?•觉得花是红的•云何尝能飞?结论1: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不一定都是美感,但美感经验却常包含移情作用音乐书法颜真卿赵孟頫•结论2: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结论3:不但移情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与自我,还要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
本文标题:服装美学第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