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阅读全诗详析诗歌内容: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参考资料,少熬夜!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二、赏析该诗:简析:“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困山”以声写声,“芙蓉”则以形写声。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巧妙过渡,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上1篇:李凭箜篌引下1篇:《李凭箜篌引》教案2《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第二篇】语文:学科语文教材名称古代诗歌散文参考资料,少熬夜!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李凭箜篌引年级高二语文a层次学期下期学段第2学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品味总结写音乐的手法,感受音乐美过程与方法:诵读、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以致用教学思路虽是语文a层次的学生,因是据一次成绩划分的班级,语文素养相差很大。本课描写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手法,对于a层次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快速进入文本。重视学生原汁原味的品味过程,使学生曲径寻幽,逐步深入。避免揠苗助长,专家的诵读,优秀学生的诵读,放在后面,并引导学生评论。为调动所有学生,读写结合,采用不同探索文本模式,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逐步品味,重在学生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发现,在一遍遍品味中,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逐步提高读写结合:通过写把思路显性化,尽可能调动所有的学生。教学资源1.剪辑央视cctv10《李凭箜篌引》的朗诵。2.剪辑《青藏高原》的第二节。教学过程课时环节教师活动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流水,知音无限”是大家很熟悉的典故,下面请同学读典故,其他同学思考:钟子期是用怎样的手法来描述音乐的。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音乐的作品?它们又用了怎样手法?(ppt展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想),钟子期必得(了解)之。(学生展示成果时教师板书)1.学生读典故,其他学生思考2.同桌间交流思考的成果,然后学生展示成果1.导入自然,引发学生的兴趣2.引出本课的主要话题——写音乐的手法3.为学习新课奠定广阔的知识背景,让学生便于知识迁移,很快地进入作品。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初读全诗,掌握字词句含义,据题目,找出直接写“李凭弹箜篌”这件事的句子。并找出两个过渡句(关键句)成果展示:“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直接写事件,其他都是描写音乐。“中国”指长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与之照应;“紫皇”既可指“皇帝,也可指”天帝天神“,下文”女娲补天神妪瘦蛟吴质寒兔“与之照应。(ppt展示)2.想想前四句正常的语序是什么?李贺为什么这么安排?要点:突出强大的音乐效果,先声夺人,天地之间一片静寂,唯有音乐在其中飘荡。抓住”吴丝蜀桐空山“凝云”等意象(ppt展示)1.学生朗读整体感知2.同桌交流3.优秀学生点拨字词句4.学生交流展示对诗歌的整体把握1.学生能自己探究解决的教师不讲2.优秀学生能帮助全班解决,教师不讲,充分发挥主动性参考资料,少熬夜!3.对作品的理解要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三、自主探究,再次朗读作品,品味手法1.再次朗读作品,看看都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琵琶行》主要以直接描写主,这首哪些句子是?其他的用了什么手法?赏析你喜欢的诗句。2.教师肯定学生赏析的精彩之处。3.总结归纳: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主要为直接描写(以声写声)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琢磨不多,主要为侧面烘托。直接描写主要是“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写声,以形写神)(ppt展示)1.学生再次朗读2.学生以写的方式赏析自己都喜欢的诗句3.学生自由交流这个环节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品味,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实现知识的迁移,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自由谈,教师没必要给过多的限定和否定性的评价。四、与“大家”(cc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1.与“大家”(cc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你认为朗诵者哪个地方特别值得你学习?播放朗读,学生品味,再次朗读,感受美感。(ppt展示)2.播放视频3.请学生谈看视频的感想4.请优秀的学生范读1.学生欣赏视频,谈感受。2.朗读好的学生范读。3.所有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1.故意说“大家”的朗读有不足,让学生不迷信权威2.在学生充分地品味之后,再展示大家的作品,是避免学生的思路受到压制。鼓励学生的个性。共一课时五、拓展延伸1.初中我们学过刘鹗的《明湖居听书》,里面的音乐描写用了怎样的手法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参考资料,少熬夜!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2.我们模仿学过的诗文,也听一段音乐,用学过的手法写你品味到的音乐美。任选角度,三言两语即可。小试牛刀:《青藏高原》的风格是辽阔、绵远、高亢、跌宕起伏,富有藏族风味。试着描写音乐。(ppt展示)3.播放音频4.下水作:仿佛是从那遥远的蓝天白云深处飘来一股清新的带有阳光味道的风,让我们感受到豪迈、纯朴和清爽,顷刻间,声音拔了一个尖儿,像直冲云霄的雪山,白云缭绕,透露出神秘与纯净。正在暗中叫好,突然声音趋于平缓,稳稳送出,入耳有说不出的舒畅,如同山涧清泉石上奔流,又如一匹骏马在那辽阔的草原上尽情驰骋,节奏平稳而明快。唱了几句后,又稍有回环,接着又趋于平缓,那舒缓而悠扬的歌声,又像是撑着一叶扁舟出没在起伏的波浪中。接近尾声时,声音又直线扬起,却又极力千回百折,节节高起,大有”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状;又如一只大鹏扶摇直上,向那高空冲去。在那极高的地方,又盘旋了数匝,像排云而上的鹰隼直冲云的深处。这一声唱得四座屏气宁神,正不晓得还会有什么变化,突然一个“原”字唱出后,似遏止的流水畅出,让人有仿佛在温泉湖沐浴完之后一样,有说不出的舒坦。(ppt展示)1.集体回答《明湖居听书》的手法:通感以有形写无形。总结写音乐的手法2.一分钟写作3.学生展示成果1.引入刘鹗的《明湖居听书》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诗歌跳到三一刀客,为下面的写作服务2.给学生极可能少的限定,充分调动学生3.创作可以促使更有效的阅读,促进更深入地思考六作业1.看课后韩愈《听颖师弹琴》,总结描写音乐的手法,写1篇音乐评论。2.看朱自清的《歌声》,品味其中写音乐的手法课后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我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1.诵读有利于学生走入作品,这毋庸置疑。传统的做法是一上来名家和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去品味,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因为好的朗读都是基于对作品主题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本堂课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逐步品味,重在学生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发现,在一遍遍品味中,逐步提高。参考资料,少熬夜!这一点个人感到比较成功。2.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背景,使这首单独欣赏比较难的作品,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3.如何调动起所有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写,无异于最有效的手段,苏东坡就说过“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难遇一也,况了然于口与手者”。本堂课让学生写四次:一次是回忆学过的写音乐的作品,评论手法,一次是给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写鉴赏,一次是听音乐当场选角度写鉴赏,一次是课后总结写音乐的手法。尤其是当场听音乐写鉴赏,提升了学生的水平,学生也很感兴趣。4.重视每位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的感受。不管是朗读还是交流,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思考。合作交流根据题目的难易,采取同桌之间交流,和四人小组交流两种模式。让合作交流尽可能的高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2.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
本文标题:《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7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