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小学教师教育写作的内容、价值及策略
中小学教师教育写作的内容、价值及策略写作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积累、总结、提炼的重要途径。面对写作,不同的教师对其认识和思考是不同的。刚入职的教师常常把发生在身边的事记录下来,这常常是其写作的全部内容;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则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还有一部分名优骨干教师则是通过写作传递教育主张及其理念。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层次的教师,确定写作的内容及呈现自己的观点都是写作的重点,而为什么要写则是由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理解深度决定的。教育写作是一种实践性的总结提炼,是从写作的角度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教育写作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常态,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更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通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留存精彩、理性解析、全面分享、提高素养的契机。1.养成习惯: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教师的教育写作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可以促进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发展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教师通过写作可以形成一种持续的学习习惯,从关注细节开始,到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总结得失。这个过程除了记录、提炼,还需要自己不断从其他方面学习,无形中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帮助教师建构完整真正的自我。2.转变思维:提高教师的逻辑能力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节点,更是促进教师逻辑思维转变的利器。教育写作不仅可以让教师把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呈现出来,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理性骨架和鲜活案例的整合,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转变教育教学思维。通过写作,教师会建立起自己的“教学小本本”,更重要的是在从记录到提炼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培养起逻辑思维能力,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的提升,达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换,这对于在实践性岗位上履职的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3.感性升华:形成重要教育决策教育写作不仅完成了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换,更聚焦教师对问题、现象的深度思考,有助于教师形成重要的教育决策和思路,帮助教师建立大教育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临时、偶然发生的现象进行梳理,完成对日常教学的提炼,再将这些提炼出来的东西写进教育著作或教育论文中,就是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的过程。因此,教育写作可以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书匠”的角色,而是成长为走向未来的教育家—带着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理解和升华,不断拓宽育人视野,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中国古代中医提出了“四诊法”:望闻问切,通过四种诊断法帮助病人减少困扰,达成幸福。把“望闻问切”用在教育写作上,不仅能解决教师写作的内容困惑,更能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改变教育的逻辑思维,这对感性和理性相融合的教学真实来说是大有益处的。1.望:写自己看见的第一手素材“望”的意思就是看,看见发生在身边的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能看见身边的事,看一看自己的课堂里有什么现象,看一看自己的学生有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一看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地方吸引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眼观六路去发现,因为这是教师写作的重要素材和内容来源。其次是能看见值得思考的事,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如学生课间走路的速度、向同学借用学习工具的方式、学习的习惯、写字的姿势等。例如,梅老师(一名小学的班主任)看到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很单一,同时又有很多安全隐患,便记录了自己班级学生的课间活动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写了1篇文章《玩转花样课间,幸福不止“十分”》。这篇文章在长三角中小学学科德育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见,看是写作的前提,看见更多教育教学现象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2.闻与问:写自己发现的重要素材闻与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常听教师反映自己的写作没有素材,或者找不到好的、合适的素材,殊不知这些素材其实就在教师的身边:学生学习的困惑、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等等。这些现象往往都是班主任、学科教师最容易发现,直接就能获得的宝贵信息。教师以问的方式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貌,听到发生的细节,用关键词、思维图或语音文字转换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最原始的素材,把真实的内容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再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提取,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记录库。这些听到、问到的素材形成写作的精彩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教师可以学会分析、梳理,从而提高写作意识。3.切:写自己想到的核心关键“切”字本义是隔断,但隔断不是主要目的,隔断后的新联结才是关键。先断再联是教师写作的重要思维方式。很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常说:我写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不入眼,为什么专家的文章一看就很入眼,既有理论观点又有实际案例?这显然是因为没有找到写作的内容与内容背后的逻辑之间的关系。2009年,我写了《一枚小章盖出的“无墙”艺术》一文,文章从为学生盖“优秀”印章开始,叙述怎么盖印章,为什么盖,以及由盖印章引发的对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的思考。从个别现象开始,最后提炼到美术教育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这样的题材即使在当下也是1篇非常不错的文稿:有观点,有基础,更有对教育的思考。这不正是一线教师需要做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吗!教师对看到、听到的素材先“断”,即断开其表层含义;再进行联想,借助某种观念触发对现象的深度思考,形成新认识和观点。这不仅是写作的核心内容,还是教师写作的关键,是从感性素材转换到理性素材的关键点。教师写作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理性思维表达和观点阐述的过程。因此,怎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关键,把观点写清晰、写透彻是要把握的重点。1.从记到写:在叙事中写透彻教育叙事是教育写作的常态,也是很多年轻教师最容易把握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看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多维思考,再有条理、有层次地把它写出来,这是叙事写作的基本形式,也给很多教师提供了写作入门的基本路径。在叙事写作中要注意做好层次的提炼和阐述。(1)把事件说清楚按照事情的来龙去脉,将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写清楚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最好呈现事情的背景,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教室及周边的场景,这样能给读者一个比较情境化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有助于理解叙事的意义。(2)把事件说明白这是写作的关键,更是梳理的前提。教师叙事写作常常会写很长的文稿,看到最后却没有看到重点和关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到重点。以听评课的叙事写作为例,教师需要将在活动中看到的细节描述清楚,如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行为、表情是怎样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是怎样回答的,甚至包括课堂上学生回答的次数、语速及其他相关事项都要做细致的描述,这不仅是为了再现当时的现状,更是把事情写清楚的关键。这些细节不仅仅是细节,还是牵动整个课堂向高潮发展的关键,更是听课报告的核心。因此,在写作时可以采取详细对话式,也可以采取超微描写法,借助各种手段把自己看到的细节呈现出来。(3)把事件说透彻教育叙事写作不仅要把事写下来,还要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把事说透,这是写作的目的。把事情说透需要教师进行观察分析,阐述观点也需要一定的层次,教师在实施描述性写作时也要注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对美术课“千里江山图”的核心观点“宋徽宗的理想太平国度”的理解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需要设置一层层的“台阶”:首先让学生通过临摹、观察看到各种各样的山,展示一片美好山景;其次让学生理解“江山”是宋朝皇帝对自己国家的表述,既要高山,又要远山,既要北方的山,也要南方的山,还要有一定的气势,这就形成山的构成问题;再次是“千里江山”,如何体现一个大国的壮丽河山?最后要点题—从色彩的角度来阐述千里江山是永固的,从人物、细节来提炼强大的江山背后是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样就构成了核心观点阐述的层次,娓娓道来,通过细节呈现逐渐让自己的观点明确、清晰起来。叙事性写作可以在教育写作的多种场景下使用,如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用一个案例来呈现,这就是典型的叙事写作。这种写作不仅能帮助教师做好教育常态的记录,还能帮助教师优化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专业成长,从感性教学走向理性思考。2.从写到构:在经验反思中提炼科研论文写作框架教育是感性投入和理性思考的融合。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广为流传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可能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和思考,理性的思考应该有一定的层次和框架,因此在科研论文写作中,写作框架的搭建是教师提升素养水平的有效方式。(1)从经验中搭建写作骨架构思是一个人通过无拘无束的想象和表达,呈现自己的理想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梳理几个重要问题:文章要表达什么观点?观点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这些观点对理解当下的教育教学有什么价值?在实践中是怎么操作的?按照这个逻辑,就可以建立基本的文本骨架:首先是所阐述内容,其次是内容所呈现的意义,最后是具体的策略。文本骨架如同建筑的基本框架,形成建筑的样式。一个好的文本骨架可以清晰地阐述作者的意图和目的,在基本样式之外,也有很多的变式,有一些写作高手往往将骨架藏匿于文字中,细细品味,会发现读起来更无障碍。(2)在基本骨架中强化逻辑很多教师在写作时也有逻辑,但是阅读起来总感觉不畅,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进行骨架的修正,让写作的观点逻辑在同一个层面。修正骨架有很多方法:抛开所有的文字细节和内容,看主要的一级、二级标题,再次审阅就会发现文稿的逻辑是否通畅。也可以大量阅读和自己观点类似的文稿,从中找到其间的差距,这是很实用的方法。还可以对参考文献和文本进行梳理,再进行仿写,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写作逻辑的有效做法。无论采用哪些方法来修正文本骨架,其核心的要点就是理性地呈现自己的观点,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骨架的样式。修正骨架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研究,还可以将逻辑关系预设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假以时日,可以大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形成教育理念,突破教学研究的瓶颈。(3)在逻辑优化中突出文眼文眼是文稿的核心,透露出写作的主题思想和内涵。教育写作不仅要在逻辑规范上下功夫,更要找到“文眼”,从而让文稿逻辑更缜密,内容更鲜活。有些文稿的文眼要在题目中直接凸显,从标题中一看就知道其主题思想;还有一些文眼需要细细体会全文才能发现。比如,我曾写过1篇文稿《显性与隐喻:基于儿童认知基础的深度图像识读》,文章从如何读和读哪些内容入手,分析图像的要素、符号和构成关系,看到画稿关键点,发现图像冲突,从而明白图像识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内容背后的意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喻”思想有层次地在文本中解析出来。“隐喻的思想”不仅是深度图像识读的体现,也是本文的文眼。又如,短文《一枚小章盖出的“无墙”艺术》,文中的教师把在美术课上盖章的场景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并在网络上和各位博主、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样的场景不是一般的情境,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也是教师创新教学组织方式的手段。文眼—“无墙”—透露出教育教学行为的无限与教育的花香四溢。文眼的提炼以及呈现方式不仅是教师写作需要思考的主要方面,更是呈现文章核心观点的路径。感性的现象触发教师思考,但在写作时教师要理性地呈现观点。这样一个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就令教师积累到更多的经验,再通过理性的方式进行分析梳理,改变旧有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结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众多的教育名师在写作上都是下足功夫、下重功夫的,对写作的认识极其深刻。正如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所说:“很多事情并非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环。”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教育写作的内容、价值及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90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