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大禹治水精编教学设计(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大禹治水精编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禹治水精编教学设计(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治水?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3.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学习二自然段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三)学习三自然段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四)学习四自然段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汇报,练读(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四)学习五自然段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2.理解“欣欣向荣”。三、归纳小结: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2.相关链接:大禹是谁?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难。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洪:左窄右宽,第二笔点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灾: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道:笔顺先里后外,“辶”捺要长,“首”略瘦长。业:两个竖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7.练一练:巩固多音字识记。四、指导朗读1.引导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师指导重点语句:(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朗读本段时,语速要缓慢。尤其读“很久很久以前”时,参考资料,少熬夜!要放慢速度,给人很久远的感觉;第二句的几个动词要重读。(2)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朗读指导:禹为治洪水不辞劳苦,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读得重一些。五、本课小结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示例: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复习导入:摘苹果:巩固生字识记。2.想一想: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核心问题)二、品读释疑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串珠问题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所以必须治水。2.默读2—4自然段,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串珠问题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3.阅读方法解密:过渡句。4.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串珠问题3)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十三年”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5.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参考资料,少熬夜!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6.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巩固动宾搭配。()田地()房屋()教训()生产()猛兽()河道()百姓()洪水7.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串珠问题4)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示例: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三、本课小结1.本课主旨:本文是1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2.小结: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四、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三过家门而不入》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第一题。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给爸爸妈妈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3、齐读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它们。(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二、初读课文。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3、滔滔淹没冲倒害得老百姓治理仔细地形挖通被制服感激伟大英雄(1)第一行,谁会读?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习。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风沙坏人)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参考资料,少熬夜!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
本文标题:大禹治水精编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91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