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8课程思政怎么写3篇课程思政怎么写11.教材分析本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承接第八课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本框内容共分两目,分别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框主要内容是学习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通过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进一步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同时为第二框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做铺垫。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备一定求知探究能力,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矛盾”等哲学概念有着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准确、理性。与此同时,之前讲授的唯物论、认识论与联系观、发展观对于学生接受矛盾相关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本课借助一些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由社会生活切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矛盾”形成比较理性全面的认知。3.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2/18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增强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课程思政怎么写2“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3/18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一)师德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二)政治导向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4/18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三)专业伦理“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四)学习伦理“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五)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5/18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课程思政怎么写31.总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是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任务的基本的、整体性的要求和规定。对这个总目标应该有一个层次递进的理解。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公德意识,让他们懂得知耻和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们树立自立、竞争、效率、公平、民主法制和开拓创新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文化观念,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在初中学生能够遵守基本行为规则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6/18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不怕挫折,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还应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树立集体主义精神,牢固地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对理想的追求化作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从平凡的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分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热爱生命不只是热爱人类,而且热爱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和自然界本身。人类的繁荣大多是依靠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创造的:从我们身上的衣物到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和治愈我们伤病的药品。没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就没有人类生命的延续。应该懂得善待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有怜悯之心,珍惜生命的价值,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只有懂得爱,青少年才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伴、爱社会。7/18自尊是一个人的重视和肯定自己的道德人格价值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是促进人的健全道德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基本价值。只有自尊的人才能尊重他人,既以同等的道德与法律地位而重视别人的自尊地位。相互尊重是公共生活道德发展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形成乐观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让他们知道,彩虹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的阳光更灿烂。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大树总是在风雨中成长。在逆境和困难中学会的东西要比平时多得多,经历磨难的人会懂得比平时多得多的道理。通过一定的磨难,人才会更加坚强、更加成熟。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热爱生命就要尊重生命的自然演化规律,尊重支撑生命存在的原始基地。传统人地关系沿着人定胜天和征服自然的方向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并且开始威胁人们的生存。我们必须形成一种新的生态文明。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定让孩子知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园。一定让孩子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我们的明天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杜绝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8/18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就是平等地对待所有人。一定树立这样的意识和态度: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而具有的在道德与法律上同所有其它人同等的地位,以及基于对这种同等地位的意识的处理同自身和同他人的相互关系。在学校与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切磋问题,在相互帮助中形成助人为乐的人生态度。积极地学习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能够帮助有困难和处于困境的人,体味助人和分享是人生的快事。社会公德的立足的根本应该是“诚信”二字。应该使学生树立诚实做人、对事负责、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劳动观的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技能,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但是,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二,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第四,不能把劳动当作处罚手段,否则青少年必然以劳动为耻。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把学生就业那一年所具备的知识当作一个单位,那么,他们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劳动生活中,还必须再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增9/18加五、六个单位,否则他们就会落后于生活,不能顺利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多地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没有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即劳动的创造性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自学的需要。”这种自学的需要,就是现在说的探究精神和终身学习的兴趣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品质包括人在世界观、情感态度、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的独立精神、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意识、冒险精神等等因素。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欲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潜力的发挥。认真、严肃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发散性思维,杜绝以偏概全,泯灭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潜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和探索的愿望。●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需要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应该让他们逐渐理解在法制社会遵守公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权利、富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正像完美的社会是一个永远追寻的理想,世界上也不存在道德上完美无暇的人。但是,人们有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按照社会规则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践踏公德。为了使社会能够最有效地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社会要求人们遵守公德。优质的个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都遵守社会规则。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10/18和用法。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使他们在分享社会合作的利益时能够自觉地分担社会责任。●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我国新一代青少年,大多数有爱国心、上进心,富有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对社会有广泛的兴趣。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或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缺乏对
本文标题:课程思政怎么写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97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