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1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提醒: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瘫痪.(huàn)匿.笑(nì)菡萏..(hàndàn)欹.斜(xī)B.拆.散(chāi)澄.清(dèng)骤.然(zhòu)粼.粼(lín)C.祷.告(dǎo)并蒂.(dì)脸颊.(jiá)姊.妹(zǐ)D.霎.时(chà)凝.之(níng)嫩.芽(nèn)逮.住(dǎi)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瞭亮喉咙烘托花枝召展B.抖擞肌肤地毯淅淅历历C.水藻高邈屋檐呼朋引伴D.化妆萧瑟骄媚盛气凌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B.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C.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D.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筑路工人在铺设水泥路面的时候,隔五六米就要留条缝隙,叫“伸缩缝”,为的是防止热胀冷缩不拱坏路面。(删去“不”字)B.日方不顾中方的警告和反对,执意挑起钓鱼岛事件。(把“警告和反对”改为“反对和警告”)C.她在报告中倡导孩子应少看电视,多读点书,只有能够安静地读书,将来才能安静地看世界。(应把“才能安静地看世界”中的“安静”改为“冷静”)D.我们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删去“我们”)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等。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C.《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女诗人谢婉莹。D.《咏雪》一文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了谢朗的文学才华。6.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家的感悟】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避难所,①家是;家又是一本难念的经,一场唱不完的戏……何谓“家”?家是一个幸福的地方,那儿充满的是亲情的味道。家就是无论外头多冷,都能让你感到无比温暖的地方;②家就是的地方。请仿照文中的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谈谈你对“家”的感悟。(2分)【家的演说】[来源:学科网ZXXK]“小演说家”高翔准备在活动中作“我爱我家”主题演讲。他为了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2分)材料一:每当周末的时候,院子里的人常看见我们一家在打羽毛球,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小城的人们常看见我们在河堤边一起散步。还有什么事情比我家这种天伦之乐更快乐、幸福的呢?材料二:家,是父母一起打拼创造的。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到事业有成,每一步都离不开家的呵护、教诲、影响、扶持。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材料三: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人是谁?那么我的爸爸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和他在一起,快乐总是陪伴着我,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填空(8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2),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二、阅读与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2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尊君在不.()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0.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层次分明,言简义丰,“无信”“无礼”为全篇核心。B.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理智、明白事理,诚信守时,口齿伶俐,善于言辞的孩子。C.文中的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的人。D.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诚信是做人之本,自我批评乃处世的基石。(二)阅读《散步》选段,完成13-15题。(10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1.“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3分)1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1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6-19题。(12分)母亲的“戒指”[来源:学科网]黄健①母亲一辈子都没戴过首饰。六十大寿那天,我给她买了一枚金戒指。当我把戒指给母亲戴上的时候才发现,在母亲的手指上,依然还戴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顶针。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依旧锃亮。②看着这枚泛着光泽的顶针,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我记事起,母亲的手上就一直戴着这枚顶针,据说那是姥姥送给母亲的陪嫁品。那枚顶针是黄铜做的,环固有两枚戒指那么宽,里圈刻有细小的梅花图案,外圈布满密密匝匝的小窝点。③顶针是用来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在我们村,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母亲亲手做的。每当农闲的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整理出来,小心地拆成一块块布片,再找一块苇席或者门板,把浆洗过的布块一层层地糊上,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做“千层底”的原材料。④紧接着,母亲会从箱子里翻出一大叠各式各样的鞋样。按照这些大大小小的鞋样,她将大块的布料剪成同样大小的几块,几层摞起来。然后,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嵌边,最后再用纳鞋线密密地缝上,一双结实的鞋垫就做好了。⑤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就只能在晚上做鞋。每晚,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顶针,引着长长的纳鞋线端坐灯下的身影,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熟悉的画面。纳鞋底的时候,母亲先用缝衣针在鞋底找准位置用力扎进去,再用顶针把缝衣针用力顶过鞋底,实在顶不动了,就用钳子往外拔。为了结实,每穿过一针,母亲都要用手把纳鞋线拽住狠狠勒紧。一双鞋底纳下来,母亲的手指上全是道道伤痕。⑥在异乡读书的几年,我经常会收到母亲寄来的衣物,或是厚厚的棉衣,或是几双布鞋。看着那细密均匀的针脚,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和那枚顶针。⑦再后来,我在城市里安了家,母亲每年还要为我们做几双鞋。只是,我们那时候就很少再穿着母亲做的鞋出门了。我曾劝母亲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母亲却总是说:“趁着眼睛还勉强能使,再抢给你们做几双鞋,说不定哪天就做不动了。”⑧“你快来帮帮忙,把妈的顶针取下来。”妻子的喊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妻子试图将顶针从母亲的手上摘下来,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劳,手指关节已经变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摘下来。母亲摆摆手,笑着对我们说:“傻孩子,还是把戒指放起来吧,庄稼人戴它干嘛呀?不能吃不能用,干活还要碍手。还是戴着顶针好,我还想再给你们3多做几双鞋呢。”⑨我猛然领悟到,顶针就是陪伴母亲一生的戒指。14.第②—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15.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选择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16.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17.第⑨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来源:Zxxk.Com](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0-23题。(13分)时光的印记程刚①高中那段时光,我住校读书。高一刚开学不久,父亲和别人合伙做山货生意被骗,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住校意味着食宿将成为一笔不小的开销,自从家里生意被骗后,好多时候我都为这笔开销而发愁。还好,学校允许农村来的孩子带米上学,早中晚烧开水的时候帮着蒸一盒饭,每天早中晚我把米洗好,送到锅炉房,等到开饭的时候再花5毛钱打一份素菜,一顿饭也就这样过了。有些时候为了省钱,干脆从家里拿些咸菜……②小伟与我同年级,但不在一个班。一次在文具店,他主动搭讪我,我们聊得很开心,也就此相识成为朋友,并渐渐成为挚友。③小伟家虽然住在城里,但中午也在学校吃饭,而且经常蹭我的米饭,他说我的米饭是纯天然的,又是新米。他也不白吃我的饭,每天中午都会打一份好菜。说实在的,我家生活虽然有些拮据,但农村从不缺米,每月多带些也用不了多少钱。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小伟搭成了一种默契,我负责中午的饭,而他则负责中午的菜。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经济支出是失衡的,可小伟三年来除了乐此不疲地说米饭香,其余什么都不说。⑤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军校,小伟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大学。临开学前,他邀请我到他家玩了一次,他父母对我很热情,还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让我感激不尽。回到家里,我和父亲把这事说了,并把小伟这三年来与我一起吃饭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很感激,告诉我小伟是我一生的恩人,要一辈子记住。⑥第二天,父亲亲自从粮仓里装了两袋新米,要我带着他去一趟小伟家里表示感谢。我高兴地带着父亲去了,可刚到小伟家门口,父亲停住了脚步,把米放在门口转身就走,我被父亲弄得莫名其妙……⑦晚上,父亲闷闷不乐地坐在院子里,把我叫到身边。我先开口问父亲今天怎么了?为什么不进小伟家的门。父亲顿了好长时间,对我说:“孩子,小伟的父亲我认识,我当初被骗,就是他介绍的一个商人。他当初冒然地给我介绍这个生意伙伴,也不考察,把我骗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见他。”⑧父亲的话让我刹那间明白了一切。我说小伟当初怎么主动和我搭讪,后来,又和我一起吃饭,肯定是他父亲安排的,为弥补自己的过失才这么做的。可他这样能弥补对我们家的伤害吗?我站起身跑进屋里,拿出小伟父亲给我买的衣服要烧掉,并大声地对父亲说:“我以后再也不想见到小伟。”⑨父亲
本文标题:2018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