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蒙城县马集镇祖师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课题6爬山虎的脚学科语文班级四(2)课时2设计者李春英一、教材内容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三、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五、教学资源准备课件ppt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3.学习课文第三至五节。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本子,听写。媒体出示,快速纠正: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2.做回记录员:听写句子。爬山虎的叶子长大了,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课前字词句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积累关于字词的基础知识。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1.师: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笔下爬山虎的脚,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2.课文的第3、4、5小节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就让我们分小组来学习这几节吧!3.媒体出示“学习小提示”:(1)用喜欢的方法读第3、4、5小节。(2)用“”划出写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子,并试着完成填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反面,形状像,颜色是________的。(3)用“~~~”划出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句子。4.学生交流师:谁来交流第一个问题。(指名读)(1)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2)小结:爬山虎的脚多有趣啊!(3)教师引读。(4)反馈填空,教师板书。板书: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形状:……像……颜色:嫩红(4)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呢?(作者以蜗牛的触角来生动形象地比喻每根细丝的样子。)①媒体出示图片。②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师: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写得多具体啊!说明: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5.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小画家,为爬山虎添上有趣的脚吧!(1)师:随机讲评。(2)师:瞧!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老师也想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好吗?(引读)6.师小结:本段采用总分结构,由以前的不知道到今年的注意观察,形象地描述出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和样子。可以看出,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前提。7.交流爬山虎爬墙的句子。(1)(媒体演示)(2)师:爬山虎又是怎样爬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来读一读吧!①圈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②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说明: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突破了教学难点。③看这是爬山虎的脚又多像蛟龙的爪子啊!(出示图片)为什么不把爬山虎的脚比作细勾或鸡爪呢?请你联系上下文,读读第4、5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3)师:细丝由直到弯,从而产生了拉力,使爬山虎的茎在墙上贴得很紧。原来爬山虎的脚还有那么多的小秘密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吧!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师:给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读这句话。小结:这两句话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枯萎,触着墙便会生长茂盛。(4)师:“……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提示: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师: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那样牢牢地巴在墙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多么踏实和努力啊!一起读第3、4、5小节。(5)师小结:正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那么努力往上爬,才会有满墙的碧绿碧绿的叶子啊!春天,爬山虎悄悄地给校园换上了一件艳丽的新衣,夏天,这件外衣又变得那么浓密,不留一点空隙,为的是给在教室里求学的我们添上一点凉意。8.师:瞧!那满墙的爬山虎,穿着艳丽的新衣,在风儿的拂动下正在唱着欢快的歌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一课,大家都被爬山虎的努力、踏实的精神所感动,希望大家学习这种踏踏实实的精神,不断取得进步。四、复习巩固1.复习字词。出示:比一比组词:均()柄()蜗()蛟()钩()辆()锅()饺()2.讨论问题: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学生交流:“叶尖一顺儿朝下”很显然是爬山虎的脚朝上爬的原因,所以,爬上虎的脚在叶柄的反面,这样才能拉动整个茎向上,叶尖自然朝下。因为茎上长叶柄处有间隔,所以叶子不重叠就很自然了。可见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五、课后作业媒体出示:1.背诵全文。2.抄写本课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蛟龙3.抄写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阅读链接《随身带着笔记本》,了解观察的重要性。七、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触着墙——没触着墙的八、教学反思我在叹服学生学习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设计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是肯定不会这么成功的。
本文标题: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