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党课:牢记“三个务必” 锤炼坚强党性
党课:牢记“三个务必”锤炼坚强党性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彰显了党对外部环境的清醒认识和对全体党员素质提升的严格要求。党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个务必”的提出为新时代党员修养的提高提供了根本遵循,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对共产党员党性方面的要求,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共产党员德性方面的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共产党员人性方面的要求。提高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党员的修养包含多个方面,从人性、德性和党性培育的角度来思考,能够加深我们对“三个务必”的理解,助力全方位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涵养人性:锻炼共产党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关于人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分类学角度看,人性是人类独有的本性特点,与其他事物相区别;从统计学角度讲,人性是人类共有的本质特点,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质;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性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人性善、人性恶和人性不定。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那些善良的行为是后天培养的;告子认为人性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这里谈的人性融入了学者的价值取向和判断,作为一种理论学说而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批判吸收和发展了前人的人性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学说,创造性回答了人性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指出了人具有社会性。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恩格斯在此指出了人具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人的自然属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附于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之中,受社会性的制约。因此,人性的本质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辩证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本质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性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人性本质上是社会性的,社会关系是人性的重要内容;二是人性是具体的、实践的,不存在抽象的人性;三是人性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四是人性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人性本质的这四个特点决定了共产党员提高人性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共产党员也生活在社会中,他的社会关系是客观的、现实的和具体的,表现在全部的社会实践之中。共产党员要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资格”的人,首先必须时刻加强自我修养,剔除人性中与社会性不适应的东西,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培育人性虽然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但它并不以某种主观意志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它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服务于社会实践需要。因此,培育人性要从社会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共产党员的实际生活需求而空谈人性。培育人性是共产党员修养提升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必经之路。人性修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员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具备公民应有的人性品质。党员提高修养应从培育良好的人性开始,把人性中潜在的本质特性通过修养展现出来。只有首先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追求、品质高尚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党性是对人性的升华和提纯,党员提高修养应从培育人性做起,关注和涵养人性,为提升党员修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气质,也是共产党人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党的“气味”不变,就要永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也遇到过不少矛盾和斗争,但是我们党通过理论创新、思想斗争、革命实践等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达到了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实践证明,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党,必能掌握历史主动,必然会充满勃勃生机。二、厚植德性:增强共产党员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德性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中庸》里:“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提出德性是人的道德本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向善的本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德性,只要某物以它为德性,它就不但要使该物状况良好,还要给予该物以强大的功能。在希腊语里,德性指事物的功能、品格、特长、特性,亦即该事物的本性,德性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因此,德性是一个包含价值判断的概念,指使人或事物完美的特性或规定性,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追求和谐友善、公平正义和自由博爱的价值,在老百姓眼里有德性的人被称为“好人”。就个体而言,德性表现为人格的形成,也就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后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德性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指示器和内在力量。德性决定着一个人的做事风格、思考方式和人生追求方向,德性修养好的人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知道如何让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理想。德性还能够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素质,为个人发展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注入恒久的动力。共产党员的德性修养主要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是德性修养的起点,是从人性修养中提炼出来的优秀品质,为社会和党组织所认可;家庭美德是德性修养的港湾,涉及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家庭伦理关系等多个层面,家庭和睦、家风纯正、家人团结为共产党员提供心灵的呵护;职业道德是德性修养的加油站,共产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之中,遵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助推器;社会公德是德性修养的终点,对共产党员要求的范围和标准提高了,党员要按照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共产党员按照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从人性的根基中汲取养分,就能使修养这棵“大树”的“躯干”越来越强壮。德性修养与党性修养是贯通的,德性修养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党性修养所追求的共产主义道德。这一层次的德性修养是所有共产党员毕生追求的目标,是共产党员修养的最高境界,在这一层次共产党员实现了人性、德性和党性的统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规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人们不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而是依靠高度的自觉来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到那时就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培育德性是共产党员修养提升的中介和桥梁,是由人性修养到党性修养的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修养在党员修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党员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它前面连接人性修养,是对人性修养的升华和提升,后面直通党性修养,为完成党性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不懈奋斗的持久动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本色不变,不断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自觉,通过不断超越自我和永不止步的创新,持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践证明,一个始终具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政党,必定能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三、熔铸党性:站稳共产党员的人民立场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作风和道德等要素在党员身上的综合体现,党性的核心是阶级性。列宁就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问题作过较为深刻的论述,他说:“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因此,觉悟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地为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他还说:“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由此可见,党性是代表着一定的阶级利益的,党性即政党的阶级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在我国最早对党性下定义的是刘少奇同志,他也是从阶级性的角度来谈论党性的。他说:“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他在这里把党性与无产阶级联系起来,使党性更具体地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了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对党员本质的改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自觉认同党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维护党的先进性。党性同政党是分不开的,只有建立政党才有党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在谈论党性时都提到了阶级和阶级利益,即党性不是所有人都要有的,而是组成政党的一群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遵循的准则,这些准则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党性修养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别要求。党性修养的要求来源于人性修养和德性修养,但又远远高于人性修养和德性修养,是共产党员修养之“树”上开出的美丽“花朵”。党性修养之树要“开花”,必须经历各种锤炼和磨难,剔除了人性中假、恶、丑的阴暗面,摆脱自私自利的道德束缚,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人生追求,进而完成修养之“树”由播种、培育到开花的巨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党性修养是一生的事情,共产党员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党性要求。加强党性修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理论修养,三是加强政治修养,四是加强纪律修养。党性修养是党员修养的终点和毕生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经历了人性修养、德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层次,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反而意味着新的开始。只有党性修养过关了,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水平,是共产党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障。列宁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共产党员要保持廉洁自律的本性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是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不代表任何权势团体、任何利益集团和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个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政党,必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必然会“根深叶茂”。四、坚持“三个务必”:实现人性、德性和党性修养的辩证统一“三个务必”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加强人性、德性、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将“三个务必”融入到共产党员的人性、德性、党性修养之中,能够大大丰富共产党员修养的内涵,明确共产党员修养的路径,实现人性、德性和党性修养的辩证统一。人性、德性、党性是提高共产党员修养的三个重要方面,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统一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之中。实现人性、德性和党性修养的统一,是党员的根本属性之一。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三个务必”的角度来看,提高党员的修养既要关注社会实践培育,又要注重提高修养的内容层次,集中表现为党员的人性、德性和党性三者的辩证统一。党员修养的强化提升是共产党员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提高党员修养如同培育一棵参天大树,需要夯实“根基”、竖直“躯干”、培育“花朵”。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基”就是人性,
本文标题:党课:牢记“三个务必” 锤炼坚强党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7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