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与地坛》学习要点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我与地坛》学习要点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我与地坛》学习要点【第一篇】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该谁演讲了?(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张清走到讲台上(不自信地)说今天我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先给大家赏析……(没有投入但学生还是给以掌声)师:好,张清同学能抓住这首诗的精髓,尤其是尾联: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大家一块儿读一下。生:齐读李白《将进酒》。师:读诗要读出诗味。下面同学们一块背诵一下上节课学的《我的空中楼阁》。生:齐背《我的空中楼阁》。(朗朗书声)师:空中楼阁是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是桃花源,刘禹锡的精神家园是陋室,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呢/生:地坛(齐声说)。师:史铁生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一个残疾的作家。师:他怎么残疾?生:双腿残疾。师:他什么时候残疾的?生:二十一岁。师:对,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疾了双腿,同学们,你们想想假如让你在这个年龄残疾了双腿,你如何感受?生:(低头不语,一种极不愿意接受的表情)。师:那么,史铁生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假如我就是史铁生,你想了解我的内心世界吗?生:想(齐答)。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访谈,你们就是记者,而我就是史铁生,咱开始好吗?生:好(很兴奋)。师:因为我的双腿残疾,所以我必须坐下。马凯,请给我一个凳子。生:(把凳子递给我,含有同情的眼神看着我)。师:好,从我坐下这一刻起,我就是史铁生了,访谈开始。生1:请问史先生(学生笑),在你残疾后,你第一个念参考资料,少熬夜!头是什么?师:我第一个念头是--------我还会不会有媳妇?(生大笑)。生2:当你残疾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师:我曾经一度想到死,并且这个念头很强烈,但最终我没有这样做。生2:是你怕死吗?师:非也,是因为我觉得我已悟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好,我们一块儿读一下(师生齐读)生3:假如现在有人愿意比如我要捐献给您双腿,您愿意接受吗?师:(鼓掌)我会非常高兴。但我不能接受,因为就目前医疗水平不可能使我的双腿康复,所以我只能真心的谢谢您的好意。但你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你不可能把双腿给我,如果让你先把双腿给我,你还会说这句话吗?(生笑)所以,爱人者必先爱己。生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您若有幸康复,您最想干的的什么呢?师:和刘易斯赛跑(生吃惊)。可能大家不知道,我最爱的体育运动是田径,最喜欢和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2001年3月20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我见到了刘易斯。(大屏幕展示史铁生与刘易斯的合影)师:我在1988年写了1篇短文《我的梦想》其中有一句就是写给刘易斯,我写到:你的跑鞋我的梦。生5:您有没有打算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师:会的。但是作为啦啦队的人,我会为和我同病相连的人喝彩。生6:您的将来如何打算?师:我沉思,我写作,我活着,我写作。生7:先生,请问您为什么要写作?师:我的写作是逼的,是为生存找到理由,是为写自己的感受,但我的文字打动了一些人时尤其是一些残疾人时,我就为写作找到了充足的理由。生8:什么力量使你站起来的?师:我还在坐着(学生笑)。当然我理解你的意思——是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包括我的母亲,我的妹妹,我的妻子和孩子。生9:在您的小说中,可以看出您对母亲的爱,但您怎么评价您的母亲?师: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深,她让我感到了她那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但她早早离我而去了。生9:很不好意思提到您的伤心处。假如让您的母亲回来,参考资料,少熬夜!您想做点什么呢?师:我还一如既往的写作。但最想的是让母亲推着我到处走走,那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母亲最大的快乐。生10:您这么爱您的母亲,可为什么您却任由母亲去找您呢?您要知道那是很辛苦的。师:这正是我的母亲的伟大之处。而当时任性的我实在不忍心让母亲看到一个残疾的儿子。我认为我的母亲很理解我。生10:您的母亲是令人敬佩的。师:是的。这一点在《我与地坛》里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写得很深刻,让我们一块读一下好吗?(师生齐读)师:黑大春有一首诗《圆明园酒鬼》这样写到:这一年,我永远不能遗忘,这一年我多么怀念刚刚逝去老娘,每当我看见井旁的水瓢我就不禁想起她那酒葫芦似的乳房。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庄重地)爱自己的母亲!而在座的每一位“女记者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母亲,“男记者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父亲。生11:史先生很冒昧的问您一个问题,您为什么只字不提您的父亲?师:(作沉思状)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对不起。生12:您有孩子,您是怎么教他的?师:我从来没刻意想过去教育他,他很可爱,我从不打他,骂他,当我在黑暗的房间里写作时,他会打开门从门缝看我,然后他就悄悄跑出去给我倒一杯热茶,我,我还用教育他吗?生13:您为什么会选择地坛?师;地坛只是一个偶然,因为我当时残疾后,只想找一个近点儿的,宁静的地方,地坛就成首选了,所以地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生14:谈一下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师:培根《论死亡》中有一段这样的话:犹如儿童恐惧黑暗,人对死的恐惧,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而增大,其实,随死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比如死前的呻吟,死时的痉挛,亲友的悲嚎,然而人类的感情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对死的恐怖,我早已看透生与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谈另一个话题。生15:写《秋天的怀念》时,您怀着怎样的想法?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是归根的季节”,我是想找到一种归的感觉,视死如归的“归”。生16:您既然对生死看的这么透彻,有没有想过做个禅师?师:说到“禅”让我想到了释加侔尼,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一出生便是一个王子,后来毅然承担一个伟大的责任,超脱苦难大众。我并不想自比佛祖,但我在地坛里也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感觉,但我不想做禅师,我只追求一种禅参考资料,少熬夜!意。我也做不了禅师,我对禅的理解很少,弘一法师,海灯法师那才是禅师。生17:残疾是不是更有利于您的写作?师:我不清楚,我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我的残疾给了我更多的沉思的时间,如果我不残疾我可能会和朋友去网吧,去三里屯,通宵达旦狂欢,去体验生活,但现在只能而且很快乐地坐在这里。所以,残疾对我来说是幸福中的不幸,也是不幸中的幸福。生18:张国荣在事业顶峰时跳楼自杀,您如何说死是一种不必求成的事?师:对于张国荣的死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但你只关注了张国荣的死,就因为他是名人,您有没有关注山西瓦斯爆炸而死去的几百名矿工,这就是名人之死与凡人之死的区别,有人不想活了,自杀了,死了,死了就死了,那是一种解脱,从屈原到海子,从老舍到川端康成,死的——自然而然。生19:如果让您做高一六班的一名学生,您会怎样?师:会非常珍惜,因为我初中没毕业就插队,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我会珍惜的。生20:最后,您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师:我有虽不健全但健康的身体,我有健康的心,我活着,我幸福!(铃声响,伴随着遥远而深沉的思想)师:访谈到此结束,谢谢!我与地坛【第二篇】史铁生《我与地坛》学习要点【第三篇】电子邮箱:教学目的(1)了解体会作者审视了自己以往15年尤其是病残以后的心路历程,重新获得的对人生、命运的智慧认识;(2)理清本文的线索;(3)体会、借鉴本文的写作艺术。教学设想:分析课文应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环节。本篇课文的内容涉及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深邃而透辟,在感情处理上沉郁而厚重,文笔优美而坦诚,提供了品读分析的多种资源。课文分析可以考虑以作者感情为中心,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同地坛的关系里有的是人物与自然的对话、人物心灵中一种情绪与另一种情绪的对话。在第二部分,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交织着对往事的追忆、对迟到的悔恨、对母亲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抓住对上述各种感情的分析,可能找到解读全文的钥匙,从而完成评价、借鉴、吸收等任务。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也应是分析和评价的重点。教学过程一、解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1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祗室”和拜台。“皇祗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宫、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祗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二、解读第一部分1.带着问题阅读第一部分(课后“练习一”)2.对这一部分的解读应从整体感知文章开始,抓住课文的感情脉络可以看出,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至少曾以如此。为什么地坛对作者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是因为在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可以不夸张地说,是地坛不动声色地拯救了作者,这便构成了第一部分的抒情基础。3.接着分析作者怎样抒写他与地坛的关系。课文没有浅薄地写地坛如何美丽壮观,如何生机盎然,让人不由得恢复对生的留恋和热爱。事实是课文倒写了不少园子里的荒芜冷落、败堵残阳,地坛对作者的影响不是在简单比照中完成的,地坛给予作者慰藉和启示有其独特的方式。(文中第四段写道“我一下就理解了它的意图”。什么意图呢?“在参考资料,少熬夜!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这就是了,一边是大都市的喧嚣,一边是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一下就打动作者的,就是地坛的宁静。)4.作者从地坛公园的景物中感悟到了人生真谛,那么地坛公园的景象如何?试用一句话概括。(“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作者感悟到的真谛又是什么?进入史铁生眼中的是些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它们全很卑微,繁华都市中行色匆匆的健康人无暇也无意关注它们,可是它们不是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在生存吗?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有了它们的存在,倒使这里不再“衰败”,毫无疑问,正是这些原来不能引人注意的现象让作者发现了原先不曾想过的朴素道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在这里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他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学习要点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11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