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书记上党课讲话稿(实用5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书记上党课讲话稿(实用5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书记上党课讲话稿(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乡镇党委书记上党课讲话稿1抓党建倡廉洁讲正气促发展今年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化拓展年,中央将2012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精神,积极争当“党性最强、工作最好、作风最正”党员干部,今天由我给大家上党课,这堂党课的题目是:抓党建,倡廉洁,讲正气,促发展。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和共勉。二、加强作风建设,是促进廉洁从政的根本要求。领导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是党风政风的具体体现。大力弘扬廉洁从政的良好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此,我们身为国家公职人员在认真履行职责时,必须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坚持恪守廉洁从政准则。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可以让人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也可以把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实现个人的抱负,如果滥用或失控,不仅会损害集体利益、贻误事业发展,而且会使个人身败名裂,遭人唾弃。可见,慎用权力,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十分重要。我想大家应该明白。第一、权力是人民给的。现在有的人认为,权力不是党和人民给的,而是凭自己的“本事”获得的,凭关系取得的,是某领导人恩赐的等等。权力一旦背离了人民群众,或凌于人民之上,就必然走向腐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点。第二、权力是否等于权威?其实,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应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权力本身所产生的威力;二是权力拥有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有权力并不一定有权威,没有权力的也不一定没有权威。权威更不是与权力大小或掌权者的官架子大小成正比的。领导权威大小取决于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认可度、接受度。如果群众不认可,不接受,你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可能有权威,相反,还会被群众所抛弃。(二)要严格自律。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按照“慎始、慎微、慎独、慎好、慎权、慎行、慎终”的“七慎”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特别要注意“慎始、慎微、慎好”这“三慎”。一要“慎始”,谨防“第一次”。有人说,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关,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很有道理。第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这点至关重要。因此,要警惕了“第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不会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守住了“第一次,”我们就能在廉洁与腐败的较量中赢得胜利。二要“慎微”,谨防积小恶成大恶。有些同志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为单位、社会、国家作出这么大的贡献,多抽几条免费烟、多喝几瓶公家酒、多进几次歌舞厅,逢年过节收受一点数额并不大的红包,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这种认识极其有害,小节并非无害,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因此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注意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真,积小善以成大德”。我们既要注意工作上的小节,也要注意生活中的小节;既要注意在单位上的小节,也要注意家庭中的小节;既要注意“八小时以内”的小节,也要注意“八小时以外”的小节。有人说腐败分子之所以沦为人民的罪人,有一种“青蛙效应”。那就是首先将青蛙放入常温水中,然后慢慢注入热水,使青蛙浑然不觉,在舒舒服服中被烫死。每一个干部都要懂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懂得小节不拘酿成大恶的生活法则,注意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要“慎好”,谨防放纵欲望。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的也不例外。人的欲望具有两面性,正常的欲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放纵的欲望则可能毁灭人,毁灭社会。我们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为欲所困、为欲所害。所以说,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现在我们一些同志喜欢拿自己的低收入同少数人的高收入比,跟少数“暴富者”比,认为自己论贡献比他们多,论能力比他们强,论资历比他们高,为什么他们能发大财而我不能?为什么他们能干科级处级而我不能?一旦如此攀比,思想防线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追求不应有的东西,做不该做的事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去掉私心杂念,才能一身正气。除此之外,我认为还要注意“慎友”,慎防被不怀好意的“朋友”拉下水。朋友之间正常的感情,同志之间的友爱应该提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品格。但这种感情绝不能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那种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义气不讲正气,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人民利益的行为,本身就是不正之风,影响很坏,危害甚烈。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近君子,远小人,多交道德纯洁的人、情操高尚的人、能帮助自己进步和提高的人。(三)要加强监督。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这种“怕”,是指对组织和群众要有敬畏之心,时时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监督,就容易忘乎所以,容易犯错误;监督,正是防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止一个人犯错误的重要条件。一个干部的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容易忘乎所以,越容易犯错误,因而越需要监督。如果对组织和群众无敬畏之心,我行我素,为所欲为,那就难免被组织和群众所抛弃。二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群众的信访举报和批评意见是对干部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群众有权按照正当的程序向上级反映,提出批评意见。当然,一个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很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也难免有人向上级告状。我们不能因为信访举报和群众的批评意见中有不实之词,就拒绝接受批评和监督,相反,我们应当疏通群众批评和监督的渠道,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监督权利。三、抓机遇,干实事,谋发展,开创我镇经济发展新局面。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希望大家认真对照活动方案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及自身存在的其它问题,及时查摆出来,筑起牢固防线,尤其从思想根源上找出问题,使我们的思想作风提高一个档次,上升到另一种境界。同志们,目前我镇的各项事业正处在发展的好时期,我们在珍惜其不易在同时,不应只沉溺于当前的好形势,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放眼看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其他镇相比,差距还很大,有客观上的差距,也有主观上的差距。客观情况不好改变,就要从主观上下工夫,努力赶上,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在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还是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不应只喊空话,说大话,唱高调,做表面文章,而应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干实事,坚持严格秉公用权,依法恪守廉政,在工作方式上敢于创新,有所创新;力求突破,精益求精;在工作阻力面前,迎难而上,敢于碰硬。让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开创我镇发展的新局面。同志们,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儿,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2012年4月24日书记上党课2支部书记上党课1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民至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什么、怎么学?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内容集中体现在两卷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这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党员干部不仅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系统深入学,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精神实质,领略贯穿始终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马克思主义,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始终,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熠熠生辉。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观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等等。在中国社会,“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是纯粹的思想实验,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建设乃至外交国防各个环节的基本遵循与现实形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切入,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加上了一个“更”:“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所有这些都是要给予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治国理政不仅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绝对获得感,更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相对获得感;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获得感,更要有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把全面消除贫困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置性要求,守住底线,补上短板,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把“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的内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力争让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至上”,不仅是为人民治国理政,更要能让人民治国理政。人民“共享”归根结底来自人民“共建”。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填补了选举民主之外的权利空白,有效解决了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权利跛脚”现象,让人民不仅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更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把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人民群众改造历史的锐利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中最亮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丽的莫过于全面从严治党。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事情,与以人民为中心没有关系或至少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全面从严治党,直接的结果当然是为了让中国共产党更先进、更优秀、更强大,但是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管用、更好用的工具来创造历史、来改变世界。人民群众通过中国共产党让自己真实拥有了创造历史的现实力量。有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政党,有了这样一个党领导下的国家和政府,人民群众就更有力量、有途径、有手段在与市场、资本等外在力量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按自己的意志塑造市场、驾驭资本,让市场与资本“为我所用”,而不是“反客为主”。支部书记上党课2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工作纪律: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本文标题:书记上党课讲话稿(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12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