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实用5篇
好文供参考!1/23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实用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实用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1关键词:教学设计;行动研究;学生发展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3-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早期提出“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勒温则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及实施三个阶段。[1]化学概念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观的倡导下,如何在概念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渗透STS教育,最终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我们以行动研究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思路的探索。1第一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以概念的讲授和实验探究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好文供参考!2/23教学实践反思收获:以概念讲授展开教学,注重概念的内涵和教学的逻辑性,教师容易控制课堂。问题:以概念传授为目的,教师讲授活动多而学生思考探究活动少,教学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兴趣,除概念知识外学生还能有什么收获?这一课中除了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知识外,学生还应学会什么?化学除了其本体学科知识的功能外,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从STS教育理念出发,应从生活、生产中选取教学素材,从学科中心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带着这些想法,对本课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2第二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反思收获:从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工业合成氨为例计算反应速率,将概念的教学与生活、生产有机结合,凸现化学学科的社会功能;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实验内容教材上已设计好,学生只是验证得出结论,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突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对本课进行第三次教好文供参考!3/23学设计。3第三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反思收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自主构建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固体铁的量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洗涤剂起什么作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物O2的检验和催化剂都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吗?课堂生成的这些问题也成了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问题:学生活动过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并非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那么在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如何?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本源性认识是什么?哪些活动是学生需要的?哪些内容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在前设计的基础上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将概念知识教学和学生探究活动整合再次进行了教学设计。4具体教学环节的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教学活动的设计探索在学生对反应快慢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合成氨这一实例,运用具体的数据对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新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计算学生能清晰地得出同一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好文供参考!4/23不同的物质来表示,意义相同,且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物质对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内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活动的设计探索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一次教学设计,实验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仪器和药品只有一套,每次只有几个同学在做,其他同学在焦急等待结果。教学实践后发现教学机械化,耗时过长,实验只是少数同学参与,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第二次教学设计,将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移至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教学之中,通过实验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差异。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究浓度、温度和催化剂三种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实践后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增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但仍然是按教材内容实验,无创新内容。第三次教学设计,将学生分五组提供相应药品和仪器,增加:铁片、铁粉、稀盐酸、浓盐酸、试管和胶头滴管,探究增大固体和液体的用量,将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教学实践后发现参(三一刀客★)与实验的学生增多,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更强,实验中和实验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虽然受学校实验条件的影响,五组同学在做不同的探索,但同时实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好文供参考!5/234.3活动记录表的设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讨论中,都能有所收获,充分发挥合作和讨论的功能,设计了活动记录表。在活动记录表中,包含4部分:我的实验内容、我的观点、小组其他同学的观点、小组讨论后的共识。使用活动记录表,有如下收获:①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任务,能保证讨论的效率;②讨论有详细的记录,能体现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③通过活动纪录表,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差异性和发展性评价。本节课在福建省高考命题专家、高级教师郑昌福的指导下,在福建省漳州市一中分校高一年级进行实践。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让我在实践中享受教学研究的乐趣,体会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参考文献:[1]陈柏华。论课程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J].2001(04).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2关键词:化学导学案重新构建任何一种形式的课前准备和课后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解甚至掌握某些知识。对某事物的初次接触在人的大脑好文供参考!6/23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很多时候老师们也会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在课堂上若能一步到位远远优于课后弥补的效果,那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让学生能更愉快、轻松且能达到一定效果地自主学习,老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学案就成为当前教育模式下的产物。导学案首先是老师集体备课,但教师不能将导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课堂,而应针对教师自身及学生的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笔者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对导学案中的部分知识进行了重新构建。1.用最简单的思维解决问题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形成和变化,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相对较难理解。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的理解还比较容易,但在做题时判断某些物质中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时显得不太容易,所以笔者建议在导学案的重新构建时对这类练习的重新构建思维简单化。离子键一般由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对于高一常见的物质来说可以直接让学生通过元素种类来判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的化学键为离子键(NH4Cl、AlCl3除外);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的化学键为共价键(NH4Cl、AlCl3除外),同种非金属元素对共用电子对的作用相同,共好文供参考!7/23用电子对不偏移,为非极性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对共用电子对的作用不同,共用电子对偏移,为极性键。例如:判断下列物质中分别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NaF:Na为金属F为非金属故为离子键;CH4:C为非金属H为非金属故为共价键;H2O:H为非金属O为非金属故为共价键;H2:两个氢原子相同为非极性键;CO2:C为非金属O为非金属故为共价键;HCl:很多同学会受必修1中的电解质的影响认为在溶液中它会电离出H+、OH-所以存在离子键,而从元素的种类来判断就比较轻松,H为非金属Cl为非金属故为共价键。2.用最机械的步骤电子式的书写式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同学们刚开始书写某物质的电子式时,特别是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是拿着某元素就开始在它周边点八个小黑点,不认真分析两元素间共用了几对,即使将共用电子对判断清楚了孤对电子又乱点。所以,在刚开始作为例题讲解时就重新构建出固定的步骤,按步完成。如:CO2电子式的书写,书写步骤:a.判断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碳氧都是非金属故为共价键)b.确认每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及确认哪些原子间会共用几对(碳最外层四个电子还需要四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结构,氧最外层六个电子还需要两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结构,故碳与两个氧各自共用两对)好文供参考!8/23c.排好原子的位置(OCO)d.写上共用电子对(O::C::O)e.再写孤对电子碳只有四个电子已经画出就不再画了,氧共六个电子各自已经画出两个,故各自再画四个电子(:O::C::O:)3.重新构建合理的实验学生是通过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初次认识原电池的原理、正负极、电子的流向、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带个苹果来教室为做水果原电池的实验做准备,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物带入课堂,让课堂生活化,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4.用最简洁的语言化学平衡属于难点知识,同学们在刚接触平衡判断时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它的特征可以根据概念总结为逆、等、动、定、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有没有达到化学平衡就根据它的特征中的“等”和“定”来判断。“等”即是V正=V逆(对同一可逆反应的不同物质就要求一个表示正反应速率另一个表示逆反应速率且他们的比值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比)。形如:A+BC+D对于这样的可逆反应,A、B的消耗速率及C、D的生成速好文供参考!9/23率都是指正反应速率;A、B的生成速率及C、D的消耗速率都是指逆反应速率。从化学键的角度:A、B化学键断裂的速率及C、D化学键形成速率都是指正反应速率;A、B化学键形成速率及C、D化学键断裂速率都是指正反应速率。例如: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断裂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A中氮氮键断裂时正反应,氢氢键形成是逆反应且比例为1:3,故正确。B中两个都是指正反应,故不正确。C中两个都是正反应且比值不对,故不正确。D中氮氮键断裂时正反应,氮氢键形成也是正反应所以不正确,这里一个氨气分子中有三个氮氢键,两个氨气分子就应该有六个氮氢键故比例关系是正确的。“定”即“变量不变则平衡”。该标准能否作为平衡的判断标准首,先得分析它是一个恒量还是变量。例如: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限度的是()A.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好文供参考!10/23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C.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时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I2,同时有2molHI生成时同一反应式中,压强与气体的计量系数密切相关,而该方程式中反应物一边系数之和为2,生成物一边系数也为2,故压强会一直保持不变即它在这里是个恒量。反应式中所有物质都为气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里气体的总质量也是个恒量,故A、B中的量都不能作为平衡的判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地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及一定的教学技巧,并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出学生严谨、敏锐的思维习惯。参考文献: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基于多媒体教学而实现,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化学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应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课件形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子课件设计,教育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好文供参考!11/23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教育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案例是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节内容
本文标题: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16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