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辛弃疾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宏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解题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秋天,辛弃疾已65岁。其时宰相韩侂tuō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北固亭《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辛弃疾这首北固亭怀古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gē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bì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pō老矣,尚能饭否?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寻常巷陌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英雄的流风余韵)(兵强马壮)(草率,仓促行事)(落得)(不堪,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疏通文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bì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佛狸祠里香火缭绕,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把握本词内容:上阕:歌颂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词中用典孙权廉颇拓跋焘刘义隆刘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处用何典故,用意何在?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1、什么叫用典?顾名思义,用典就是引用古代典籍中的话或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等的创作方法。2、用典的方法:①引用(化用)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引用历史故事(用事)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用典的作用:①使诗歌语言精练②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写作特色手法: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懑。怀古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对古人古事的追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赤壁怀古》(苏轼)《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美周瑜褒贬古人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抗金主张、对国事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人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他胸中的忧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愁。拓展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扩展阅读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之代表作。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被劾落职后在农村过隐居生活有二十年之久,他有一些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景象。该词描绘了农家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作业:●背诵本词。●比较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辛弃疾《永遇·京口北固亭怀古》:主要表现为悲愤不平、忧心如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表现为惆怅、无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本文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