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50字]优势学科综合素质评价5篇
1/17[50字]优势学科综合素质评价5篇优势学科综合素质评价50字1一、加强思想教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顽强意志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训练,关注学生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的创造力。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天天练,字词听写――“循环放”;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二、给予自由空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创造精神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2/17愉快的学习环境。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三、创设情境,求异思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从理论上讲,发散思维具有多向、发散、新颖的特点,这对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3/17立思考或者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这样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四、克服思维定势,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首先,打破思维定势。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指导学生随机应变、深入探索,不拘泥于通常的思维习惯,克服思维的呆板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其次,引导学生优化智力结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应是在有限的一堂课中把方方面面的知识讲到、讲通、讲透。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学。自学的效果显然比教师单一的分析概括来得强,并且学生的切入点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自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影响,优化了智力结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灵活。五、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激发灵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习名人或先人产生灵感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对所观察的事物直觉思维上做出情绪或知识上的判断,鼓励学生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想,教师运用直觉思维方法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例如讲《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时,要求学生写续篇。《皇帝的新装》一课,我先让学生看了叶圣陶、鲁兵的续篇,学生受到启发,思维活跃。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一些猜想,再抓住时机,启发引导,设计了不带结论性的4/17设想、猜想:“大典结束后,皇帝对骗子会怎样?对孩子会怎样?对大臣会怎样?反过来,老百姓会怎样看待皇帝?假如有农民军起义,又会怎样?”这些都是直觉思维的结果,引导学生模仿,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思维的流畅性。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的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优势学科综合素质评价50字2优势学科或兴趣学科中学生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学科、劣势学科,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学生都很熟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也是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中每一个同学如何分析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的学习走向成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优势学科、劣势学科,1般都是和班里的平均成绩或同年级的平均成绩相比较而言,如果孩子某门学科的成绩比其他同学的平均成绩高出很多,那这门学科就是孩子的优势学科,相反则是劣势学科。1、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必须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学科,而这1分析进程本身就5/17对自己今后1段学习战略的制定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类分析可使我们对自己学习现状有1个全局认识,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今后努力在方向在哪里?需要重点下工夫的地方在哪里?非常清楚,非常明确。努力的方向明确了,我们学习的迫切心情也被激起出来了,这样1来,你上课的效力、时间的利用效力也会提高上来。很多情况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优劣势学科也是知道的,自己哪门学科不好,哪门学科还可以,但是他们不做具体分析,也不做有针对性的改良提高计划,之前怎样学,现在还是怎样学,这样就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学科在提高自己学习整体成绩提高中的作用。2、激起自己的学习信心发掘优势学科有益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激起学习的兴趣,构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对自己优势学科有清楚认识的同学会在学习、考试中保持1种“我能行”的气势,这类气势可使他们在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乃至超凡发挥。而在面对自己的劣势学科的时候,也不会灰心,不会因1时的劣势而丧失了进取的信心。3、用对方法,取长补短认清了优势学科,以便能保持优势,改变劣势,实现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来提高劣势学科的成绩呢?首先,可以重新调剂分配学习时间。1般说来,优势学科的学习上可以少花些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力,课下尽可能少花时间,而把挤出的时间6/17花在劣势学科上,但要注意的1点就是,优势学科1定不要滑下来。其次,要认真总结优势学科的学习方法、策略、思考方式,把它迁移到劣势学科的学习上。许多学科的学习方法在1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特别是文科在各门学科之间、理科的各门学科之间,这样便可把优势学科上的学习经验迁移应用到劣势学科的学习上,以提高自己整体学习实力。优势学科或兴趣学科发挥学科优势,培养综合素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数10载,正遇上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改革,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情势,作为1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上大胆尝试改革,由于我深知优化教学方法是推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惟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力争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正由于它的独特性,所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浏览、写作、交际、品德、审美等综合素质。那末在语文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在?下面我扼要谈1谈:浏览素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浏览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养成默读习惯,有1定的速度,浏览1般的现代文每分钟很多于500字。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应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问问题。这里的浏览包括两个方面,7/171是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诵课文,2是具有对现代文理解能力。尽人皆知,初中阶段,部份学生的朗诵水平比较差,表现在读不成句、朗诵时平淡,谈不上有感情,因此很有必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那末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诵水平呢?我认为有几种有效方法:1是分角色朗诵,这类方式的好处是能激起学生朗诵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进入角色,产生情感,才能读出感情。初中课文合适分角色朗诵的比较多,如《皇帝的新装》,这是1篇童话,课文里出现的人物较多,有小孩、大臣、皇帝、骗子,作者赋予不同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心理,语言幽默滑稽,生动有趣,很合适学生分角色朗诵,因此教师捉住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诵,在朗诵进程中进行指点,如可以有动作有表情,通过这类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诵素质。2是听录音模仿的方式。针对古代诗词或有豪情的散文最好采取这样的方式,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木兰诗》等文章,这样的文章离现今时期较远,虽经教师交代当时的写作背景,但不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朗诵情感,另外部份教师因个人的朗诵素质不高,不能进行有效引领式的朗诵指点,所以通过录音磁带或利用多媒体下载的朗诵录音在班级播放,进行模仿式的朗诵训练,在训练的进程中采取3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播放录音引导学生静听体会,其次是学生随着轻声读,随后大声读,最后指名读,特别是朗诵水平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勇于让其朗8/17诵并在朗诵后给予指点和评价。优势学科综合素质评价50字3信息科学技术系在07年泰山学院优势学科建设期间狠抓学科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指示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抓住学校大发展的机遇,在办好系内原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新上了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得到提高,圆满完成了06年信息科学技术系学科发展规划,并为2007年泰山学院优势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信息科学技术系2007年泰山学院优势学科规划总结如下:一、学术梯队情况在计算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上,本学科均有合格的教师队伍,完全能够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同时,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并拥有具体的梯队培养计划,教师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专业方向等分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3人,助教4人。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占全体教师比例的50%,讲师为%,助教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人,在职攻读9/17硕士1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的占%。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教师2人,占%;45-35岁之间的7人,占%;35岁以下的5人,占%。平均年龄岁,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其中,杨德运教授担任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导师和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在课程教师配备上,达到每门专业基础课配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2人,每门专业课课配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2人。主讲教师高级职称7人,占全体教师人数的70%,全部为本科生上课,比例为100%。45岁以下教师中无讲师职称的4人,其中有3人已取得硕士学位,1人攻读在职硕士;后续教育人数占100%,建立了良好的教师培养体系。本学科教师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赢得学生的普遍好评,数名成员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在校中青年教学竞赛中获三等奖;2人获得泰山学院“十佳师德标兵”称号;2007年,杨德运教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二、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创于1992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2003年正式批准为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管理制度,且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绩。本学科具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为杨德运教授),已经具有相当扎实的
本文标题:[50字]优势学科综合素质评价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2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