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活动)(ppt)
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目录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第一部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历史性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三个“哪里”,即“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表达了当今中国对人类命运的关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之否定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社会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论群众观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党的许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原则和做法等都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到根据。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党始终坚持或强调继承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时间观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时间观持续性或连续性我们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和继承事物发展的成果,不能全盘否定。要把好的、有用的东西留下来,把不好的、没用的东西扔掉,不能搞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论。间隔性或阶段性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要求,不断进行变革创新。我们平时所说的机遇或时机,是指在时间链条上出现的、短暂的,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间点。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因外因内部矛盾第一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事物间的矛盾第二位因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程度;如果没有伪造钞票的人,银行券的印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完善;如果商业中没有欺骗,显微镜可能就不会应用于通常的商业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质量互变规律•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因为是小的坏事就去做,也不能因为是小的好事而不做。虽然从数量上看,“善小”和“恶小”都是小事,但是小中见大,积少成多,量变能引起质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开始就咬耳朵、扯袖子,在执纪方面抓得很紧,可以让多少人避免违法?过去形成了这么一种现象,就是不到违法的程度大家都可以‘包容’、‘宽容’,到了违法就由他去吧。这是对党和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空军的同志说,培养一名飞行员要花相当于其体重一样重的黄金。我们培养一名省部级干部要多少代价?很多干部从基层做起,慢慢成长起来,最后毁于一旦,一失足成千古恨。出问题的人之前就会有迹象,为什么不及时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把纪律挺在前面。”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现实世界。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联系1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等特征。3事物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三个“相互”,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刺激—应变”或“刺激—反馈”的作用模式。通过这种作用模式,联系着的事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实现各自的运动变化,由此形成了对“刺激—应变”现象进行概括的刺激应变原理。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刺激应变原理刺激主体作用于受激对象,受激对象通过自身应变回应或反馈刺激主体的作用,从而维持或调整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促使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在质和态等方面发生变化。刺激主体干预型援助型激励型衰败型军事侵略、经济制裁、文化政治方面的渗透等方式相对友好或和平经济援助、技术支持等示范型激励压力型激励刺激主体发生衰败性变化刺激主体变成受激对象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刺激应变原理刺激主体作用于受激对象,受激对象通过自身应变回应或反馈刺激主体的作用,从而维持或调整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促使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在质和态等方面发生变化。受激对象自卫防御型接受型奋起直追型阴损型反制型奋起反击积极补救防御积极接受刺激主体的援助或支持自我改革学习借鉴使用各种手段阻挠、破坏刺激主体的发展反制入侵插手干预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刺激应变原理刺激主体作用于受激对象,受激对象通过自身应变回应或反馈刺激主体的作用,从而维持或调整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促使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在质和态等方面发生变化。刺激主体•处于主动地位•占据优势•能使关系模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改变或调整受激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受支配•对关系模式的状态及走向的影响力有限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1在当今国际关系这张巨大的刺激应变关系网中,中国要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努力使自己通过改革发展一直处于刺激主体的有利地位。一直处于刺激主体的有利地位2即使中国在许多重要方面都占据了刺激主体的“上位”,中国也绝不能做霸权国家或蛮横无理的“霸主”。我们只能走示范型激励的道路,即通过自己的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别国的共同发展,使自己的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正能量”。不做霸权国家或蛮横无理的“霸主”3今天的中国正在通过改革创新而不断走向强大和富裕,但不断发展的中国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外部阻力,这些都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应对任何挑战和考验打下坚实基础。面临较大的外部阻力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及其产生的世界性影响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刺激应变原理的视阈内,中国的发展会导致自身角色和影响的复杂化现象。我国目前是“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的统一体。从“刺激效应”的角度看,我国发展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统一。从对我国发展的“应变”来看,这种应变在作用上是良性应变和非良性应变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象性活动,主要包括人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等。逐利强力明理在需要的驱使下,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并将生产出来的东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人的实践中蕴含着、折射着或体现着一种力量,只有运用这种力量,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利益。实践中的理,也称理论工具或理论手段,是人们在逐利实践中的观念认识、理论指导、行为准则、价值追求等的总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01“理”的内涵丰富05030204认识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属性、条件等的认知把握,从而为实践提供认识论的支撑。方法论在把握事物本质、规律、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人们行动的方式方法、原则要求等,从而为人的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价值观探究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方向目标等,从而为人的实践提供价值观的引领。宣传论通过适当而有效的方式或做法,向其他时空的实践主体或发展主体宣传、展示、解释“我”之实践活动的做法、目的、意义等,以获得其他时空实践主体的认可、同情、支持等,起到一种交流互动的作用,由此产生传播影响力。激励论以美好的发展愿景或发展蓝图激发调动大多数社会成员积极投身于现实的实践活动或发展潮流中去,从而形成发展的合力,由此构成激励动员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利益力量•具有源头性、目的性•起着决定和支配的作用•实现利益的手段和保障•力强则利大,力弱则利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利益道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支配着道理的形成。•从理论观念的角度,关照、反映、说明、维护、指导着人们以力量为中介的获利活动。•对人的逐利活动起着解释、宣传、说明等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力量道理•“谁的拳头硬,谁的嗓门就大。”•要想讲道理,就要有力量。•对力量的生成及其使用发挥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道理使力量自觉化、科学化、文明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样承担着逐利、强力和明理这三大根本任务。逐利我们的发展具有逐利性,这是我们发展的宗旨和核心。这种逐利具体表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力我们的发展具有强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明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理”这个方面进行着重大的建设创造工作。例如,我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我们在逐利、强力和明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或不足。逐利出现了功利化、贫富分化等问题。强力出现了协调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明理存在道德滑坡、信仰缺失、诚信淡漠以及“弱声”“自言自语”甚至“失声”“无语”等话语权旁落的问题。相对而言,我们在逐利和强力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明理方面就做得很不理想。明理方面的不足成为了我们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短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国际传播能力不强在当今国际社会,我们的话语权还不够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本文标题: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活动)(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3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