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思政教师培训材料: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
思政教师培训材料: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一、“本质”的对象化: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的实践逻辑1.“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中的“本质”和“道理”。从思政课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中的“本质”包括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及两者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要内容。这些主要内容在高校思政课中以各种教学主题呈现。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上述“本质”的对象化,要求思政课教师辩证把握教师教、学生悟两个方面的教学规律和接受规律,将“讲道理”的“道”寓于“理”中。这里的“道”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领悟、认同、运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自觉拥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弘扬,对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担当。这里的“理”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分解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事理、情理三个层面。2.教学设计中寓“道”于“理”的空间和时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有意识地从理论空间和教学时序两个方面来反向铺陈。在教学内容编码时,将“本质”自上而下、由里及表地分解为“真理—事理—情理”三个理论层次,将教学要点和素材“一网打尽”;在教学过程中,则要反过来将三个理论层次按照“情理—事理—真理”的顺序自下而上、由表及里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依循“现象—案例—主题”的顺序,自然而然地感受情理的感召力、事理的说服力、真理的生命力。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将高度抽象的本质,还原为事物发生的具体现象,才能吸引学生注意,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把自发的情感升华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以此提升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能。3.新媒体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中的价值功能。受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思政课要讲的情理、事理、道理无法完全铺展开来。引入新媒体,改进思政课的理论灌输方法,是在互联网时代帮助思政课讲道理的必然趋势。首先,新媒体是课堂说理的“伸展台”。思政课教师可以追踪网络热点,结合教学难点,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授业解惑,有利于突出重点,把道理讲“深”。其次,新媒体是课堂说理的“素材库”。新媒体素材大都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加以提炼可入选教学案例,支持课堂说理,有利于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把道理讲“透”。再次,新媒体是课堂说理的“练兵场”。理论在实践的检验中展现生命力和说服力。在特殊的网络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知识、观点、立场、方法来观察现实、分析问题、表达观点,逐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有利于思政课走入生活,把道理讲“活”。二、“屏”以载道: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的现实要求1.在以新媒体讲道理的过程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以新媒体讲道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主动探索和自我灌输、自我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将主动权、话语权全都交给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主导性,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这可以通过将新媒体应用于课堂说理的全环节全链条来实现。思政课教师要当好设置新媒体议题、审核通过或否定学生的新媒体选题、限制新媒体素材来源、审定和修改学生新媒体作品、管理学生新媒体作品传播平台等环节的把关人,帮助学生克服新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让新媒体“为我所用”。只有始终坚持教师在思政课堂和网络空间中的主导权、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进一步确保以新媒体讲道理在内容上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2.推动情理、事理、真理的三次时空构建。第一次时空构建是指教师端的时空构建,教师在备课时将教学内容按照“真理—事理—情理”三个理论层次,还原为班情、校情、国情、世情中的案例和现象,按照“现象—案例—教学主题”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依次剥开“情理—事理—真理”。第二次时空构建是学生端在完成新媒体作业时,在教师提供的思政课理论支持系统导航下,学生主动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思政现象、典型案例,剖析思政主题要旨,并形成新媒体作品,让学生在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中体悟“情理—事理—真理”。第三次时空构建在师生—生生端之间完成,在学生新媒体作品的线上线下展评中,教师运用疏与导相结合的方法,和学生一起讲、一起评,通过师生共评共鉴、互评互鉴实现“情理—事理—真理”的第三次时空构建。教师在抽象与具体、本质与现象的三次循环往复中“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让学生在思政课新媒体运用中自觉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3.在大课堂和“三个支持系统”中创新师生、生生互动方式。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思政大课堂的建设。与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相关的大课堂包括三个课堂和两类课程。三个课堂和两类课程都是思政课以新媒体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源头和活水。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及其团队要协同创新三个课堂、两类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建设好思政大课堂。思政课教师还要从具体层面为学生投身思政新媒体提供“三个支持系统”,即思政理论支持系统、制作技术支持系统、媒介运营支持系统。思政理论支持系统是指,教师在思政课线下课堂中,讲清楚与教学要点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中国化实践逻辑,并提供网络新媒体作品选题资源,讲解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制作技术支持系统和媒介运营支持系统,是指学生在完成和输出新媒体作品的过程中所需的文本修订和可视化表达技术方面的把关和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新媒体作品后,教师要在线上线下展评中学生演播、讲述、反思,开展学生间的朋辈教育。通过大课堂协同、线上线下的师生团队提供三个支持系统、新媒体作品展评互评,将以新媒体讲道理落地、落实、落细,在提高灌输的技术性、艺术性基础上,创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让道理通过新媒体传播链条在师生头脑中流动起来,在思政课中活起来。三、多媒体矩阵式教学: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的实施路径1.从载体思维到用户思维:用新媒体让思政课讲道理活起来。从载体思维到用户思维,是思政课用新媒体讲道理教学理念上的时代转向。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思政教学内容单向展示阶段。思政课教师可抓住时政网络热点契机,在报刊、网络等平台,以图文、音乐等形式发表原创性思政文章,例如,2020年,哔哩哔哩(bilibili)平台制作的《后浪》五四演讲短视频在央视《新闻联播》前播出,关于“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等相关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从纸媒、网媒到新媒体平台的发表转载,体现了“文以载道”到“‘屏’以载道”的载体转变。第二阶段是思政教学主题双向互动阶段。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和手机网民数量再创新高,思政课教师结合“00后”大学生的信息获取特征、多媒体表达特点,以“短视频+”的形式重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思政课微视频作业。第三阶段是思政内容多主体共建阶段。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征集学生关于主题选题、视频时长、制作周期、理论指导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规定视频作品主题,引导学生围绕授课内容,完成小视频创作。视频作业是思政“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的生动体现,许多视频故事在课堂展播中感人肺腑,记录了学生们在其制作过程中的思想蜕变。师生在共同构思视频文本主题、查找素材内容、制作并修改视频、完成网络投影前的思政审阅过程中,完成了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的“情理—事理—道理”的三次时空构建,真正让思政道理在课堂上、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2.课堂主渠道与网络新阵地:铸魂育人入微入味入脑入心。在“眼球新闻”盛行的媒体社会中,教师要精心挑选思政课上要讲解的主题,其相关素材才能在新媒体微视频中妥当呈现。思政课教师通过理性构建课堂主渠道与新媒体网络新阵地的主题通道、素材通道、技术通道,给学生提供思政理论支持系统、制作技术支持系统、媒介运营支持系统。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注重说教等问题。对此,思政课教师应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或借用自制微党课、微视频教学。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供给中要善于“留白”和“白描”。比如,在以载人航天精神讲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时,教师可以重点讲授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形成和特点;对于载人航天精神的典型人物事件,则给出清单予以留白,带动同学们通过线上线下微演讲、微党课、微视频等形式参与到典型人物事件故事的讲述中,在事理中感受情感辐射力和真理感召力。“留白”和“白描”后的学生作品成果再及时反哺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在新媒体矩阵中发布,让学生的情感关照、事理关注、真理关切得到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回应。3.构建闭环与增强思政能力:在新媒体网络实践中培育未来。网络新媒体的无限开放性和思政课堂的有限开放性,以及学生思想成长的特殊规律要求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时必须构建思政信息的传导闭环,着眼于培养在新媒体网络实践中具备较强思政能力的强国一代、复兴栋梁。思政课教师通过在课下组织云上课堂给学生提供新媒体表达技巧的培训支持,通过组织课程助教和课程朋辈媒体主教团队为学生提供新媒体作品制作的全程实时指导,通过选题、素材、文本、可视化传播把关,通过师生、生生共建共享和互评互鉴,构建“思政课—网络新媒体—思政课”的课程闭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和新媒体讲道理的“实践黏性”,画好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同心圆,建好云上大课堂,把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思政课讲道理的最大增量。在“思政课—网络新媒体—思政课”的课程闭环中,只有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才能启智润心,培养出能够面对未来社会风险,有能力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标题:思政教师培训材料: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3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