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推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答谢中书书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朗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研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教学过程教学设备:录音机和磁带课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写作背景,明确学习目标答:答复。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写作背景简介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二、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翻译句子,整体感悟。1、正音:颓:tuí与:yù2、释词四时:四季。俱:都。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欲界: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3、翻译句子:每人任选一句翻译,看谁译得又快又好。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山:青、高水:清、秀三、分析课文的结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四、朗读,入文入景,品味语言之美。参考资料,少熬夜!1、复习重点字词:四时、俱、歇、颓、沉鳞、欲界、仙都、与2、你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特色了吗?句式很整齐,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五、分析课文意境美。1、思考:本文美在何处?2、描写景物的方法,你学会了吗?1、抓住景物的特征;山:青、高水:清、秀2、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总3、注重图画美:色彩的搭配、观察的视角、感观的冲击、动静结合……六、小结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七、巩固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1、两岸石壁,五色()。2、青林翠竹,四时()备。3、晓雾将(),猿鸟乱鸣;4、夕日欲(),()竞跃。5、未复有能()其奇者。(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总—分—总的结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实是欲界之仙都。(四)课后任务:熟练背诵全文。八、诗句积累。同学们可别忘了要注意积累啊。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一点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5、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参考资料,少熬夜!课后反思【第二篇】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答谢中书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2、教师导言: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的题目“答谢中书书”应该怎样读?如何理解两个“书”的含义?2、给谢中书的这封信是谁写的呢?(陶弘景)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3、朗读课文(1)、反复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2)、齐读课文。4、疏通文意(1)、自主翻译(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三、合作探究1、有人评价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画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呢?(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探究描写景物的视角变化和时间变化,教师适时板书,小结: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2、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1)、师生互动,探究交流。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2)、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请你任选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说话。这里有之美,你看(原文+翻译/描绘)3、也有人评价本文“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你朗诵诗中描写山水美景的句子,体会整齐的诗歌形式,品味语言特色。明确: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对偶修辞,朗朗上口。品析:将、乱、欲、竞,体会语言凝练,表意丰富的特点。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景物的共同特点?关键词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板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5、作者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研读后两句话,明确: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6、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上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交流一下。7、教师小结: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有区区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四、背诵默写1、怎样才能背得又快有准?推荐方法。2、自背、互背。3、当堂默写,同桌订正。五、拓展延伸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几句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2、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以雾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答谢中书书【第四篇】一、导入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书”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书本、书写、书信、书桌、书包、书皮、判决书、楷书等2、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书”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shū)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书信——④书信楷书——②字体判决书——⑤文件二、引入课文,感知内容(一)、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1、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2、让大家这样凭空猜想两个书的意思,似乎有些为难大家了。这样吧,老师把“答谢中书书”的出处告诉大家,可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书”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谢中书书》一文)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谢中书书”为题的文章,会是1篇怎样的文章,你能从中得到启示吗?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3、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读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样理解这两个“书”字?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二)、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ò)陵(今江苏江宁县)人。2、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参考资料,少熬夜!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lú),故称“谢中书”。(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三、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一)、根据课文导引部分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细读语文的基础上,全面品析文章。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明确:所描绘的景色有: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阳沉鳞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请大家来朗诵这首诗歌,领略一下诗歌所描绘的美景。(二)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2、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1篇写景散文。2、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明确: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认真读,仔细思考,相信大家会在我们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明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四、课外延伸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本文标题: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8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