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精选10篇】
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精选10篇】2023/X/XX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第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文化自信作出重要部署。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手执“文化之笔”,答好“文化自信”答卷,才能在如火如荼的实践中久经风雨、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执好“底蕴”之笔,答好“学习动力”卷。文化是历史的“弦”,是民族的“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中华文明植根于多民族文化沃土,自古就有《诗经》《楚辞》,运用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载体记录着中华大地各个民族可歌可泣的伟大作品,五千多年的历史烟云中,各族人民携手并进、筚路蓝缕,在人口中民族交融,在经济中互通有无,在文化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要继续深挖文化底蕴,找到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充分整合本地特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革命事迹、传统红色文化等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动力,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亮点的乡村振兴新布局,让文化深深扎根于基层人民群众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以文化助党建,以党建促乡村振兴,让文化焕发新光彩。执好“制度”之笔,答好“组织管理”卷。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用辉煌绚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激发全民族对文化创新的活力,让文化制度化、程序化、持续化输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正道则水直流,渠失范则水泛滥。”依托统筹资源、健全制度为抓手,实现资源利用和管理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将具有地方特色亮点的乡村振兴新布局贯彻落实好,对已经整合完善的文化资源,配套建立文化保护机制,有效利用千年古道、“船屋”古建筑群、传统古村落等景区资源,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建设传统文化村落、“红色村落”,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结合。创新管理制度,完善保护保障机制,提升保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走深走实。加强文化保护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让文化“活”起来,不断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稳步前进。执好“宣传”之笔,答好“文化推广”卷。底蕴、制度、宣传三位一体,中华文化不仅要“走得稳”,还要“走出去”。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是一个繁复工程,其中重视文化推广、树立经营文化的自觉性却是关键的一步。反观一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的景区,“养在深闺人未识”,明显缺乏宣传意识。要善用新媒体文化传播方式,搭建“党建+”大舞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家乡绘蓝图”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发掘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不断充实完善内容形式,依托“四微一端”传播载体,在传播媒介的应用上要精挑细选,对质量建立把关意识,讲好农文旅产业新故事、传播好农文旅产业新声音、展示农文旅产业新风尚。充分发挥好对内宣传教育作用,文化宣传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行动,打“整体战”、出“组合拳”,促进文化推广走深走实,提高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第二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提到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国古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是养分充足的“富矿”之一。广大基层干部当“用心探源”,真正在二十大精神“富矿”中“汲取滋养”,带着自信、带着底气、带着动力向新征程进发。探源“底蕴深厚意悠长”的文化富矿,汲取“为政以德”的精神滋养。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富矿,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成长,翻开诗词歌赋、曲艺杂谈,品读神话传说、古典浪漫,抚摸甲胄竹帛、丝绸刺绣,我们的内心总会涌起最深层次的感动,这种感动来源于文化根脉的自信、来源于民族特质的禀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中国古语、诗词的韵味“跃然纸上”,沁润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基层干部当用心探源“底蕴深厚意悠长”的文化富矿,从华夏文明的浩瀚长河里寻找文化的“珍珠”,真正读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担当、读懂“清廉正直品高洁”的追求、读懂“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责任,真正汲取“为政以德”的精神滋养,当好一名“仰不愧天、俯不愧民”的好公仆。探源“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富矿,汲取“民为邦本”的精神滋养。百年非凡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出现了谷文昌、焦裕禄、孔繁森、黄大发、黄文秀等人民公仆,他们化情怀为墨、以初心为笔、展担当为纸,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鱼水故事。这一路上,我们为无数瞬间而动容、为大美榜样而鼓掌、为平凡英雄而自豪,因为每一个瞬间的背后,都有一脉相承、始终如一的为民之情,都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之心。广大基层干部当用心探源“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富矿,汲取“民惟邦本”的精神滋养,在品读故事、看齐榜样中滋养为民之心,在一言一行、日常点滴中见为民之行,在主动积极用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赢得群众的信任,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自己人”“贴心人”。探源“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斗富矿,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滋养。一路走来,我们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我们闯关夺隘、乘风破浪,千险万难都挡不住我们奋斗的脚步、困境绝境都围不住我们追梦的渴望。回望过去、感慨万千,特别是细数各项高光成绩单时,更觉自豪和荣光,那是无数冲锋者、奋斗者、攻坚者,用辛勤的汗水和倾尽全力的付出浇灌的成就花卉。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探源“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斗富矿,从一代代奋斗者身上看到精神的可贵、从1篇篇成绩单上读懂历程的非凡,真正燃起那股子拼命的劲头,向更高的峰、更远的星辰大海发起冲刺,以青春的加速度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努力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滋养,在新征程上留下属于我们的烫金诗篇。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第三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各地各级部门要用“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做到诚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从而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起来,干事创业。拓宽渠道,诚心引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大力引进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人才的作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引进人才,绝不是“一锤子买卖”,一味地追求数量与速度,却忽视后续相关保障,这样会导致“引进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因此,各地各级部门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摸排好本地区的人才总量、结构、分布和素质情况,以企业和事业需求为导向,区别好“急需人才”和“长需人才”,精准掌握还缺什么类型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等,算好“自家账单”,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采用“公开招考+校园招聘+柔性引进+专职/全职聘用”等方式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但要严把人才“忠”“德”首关,谨防“蒙混过关”。同时要做好人才的“服务员”,解决他们子女上学、配偶就业、住房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从而让人才感受到政府的诚意,达到“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的生动局面。精耕细作,悉心育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优良的育才环境,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各级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育机制。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全力为各类人才搭建相应的平台,可以采用“人才+产业+培训”的模式,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并注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一对一配备教学导师,大力扶持年轻人才上马,让他们少走“弯路、小路”。同时要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多去人才那走一走,多和人才谈谈心,多与人才交流情感,切实提升他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幸福感,从而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良好育才环境。人岗相适,精心用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引才不是目的,敢用、用好才是关键。各地各级部门要对人才的学识、担当和能力等充分掌握,结合人才的专业和特长,匹配对应的岗位,同时要支持年轻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敢于把他们放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岗位等进行磨砺和锻炼,有计划地将人才派到“急、难、险、重”等工作岗位去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高他们的抗压、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阅历、强大他们的内心、提升他们的本领。要严管厚爱各类人才,时刻关注人才的生活情况、工作状态和思想变化,对于“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要健全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人才在工作过程中的出现的失误给予适当的包容和谅解,不求全责备,要允许犯错,宽容失误,从而为想为者“撑腰”,替能为者“壮胆”,让人才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干事创业。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第四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严管是厚爱的前提,厚爱必须以严管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当本着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干部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坚持严管“醒脑提神”厚爱“加油鼓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成为国之栋梁。挺纪在前“醒脑提神”,划好底线“加油鼓劲”。国因法而治,党因规而强。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是管党治党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腐败行为往往都有一个由“破纪”到“破法”的过程,要阻断这种由“破纪”到“破法”的演变过程,必须在“破法”之前,设置严密的“纪律”屏障。按照全面从严的要求,真抓实学,把纪律和规矩意识“立起来”;强化监督,把纪律和规矩责任“扛起来”;规范制度,把纪律和规矩执行“严起来”,让纪律规矩成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党纪国法是红线和底线,决不允许触碰和逾越。教育在先“醒脑提神”,以纪育人“加油鼓劲”。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出更加坚定的信仰、更加纯粹的忠诚、更加牢固的担当,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常态化推进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以案明纪、常敲“警示钟”,以纪育人、勤念“廉洁经”,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始终把纪律规刻印刻在心头,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干干净净干事创业。抓早抓小“醒脑提神”,从严监管“加油鼓劲”。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一般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逐步演化的过程。许多“问题干部”刚开始也就是喝点小酒、贪点小财的事,久而久之,便沦为“温水青蛙”的悲剧。充分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注重把功夫下在日常经常,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及时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真正使党的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第五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第6期发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提到“推动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时,强调“要把‘土特产’3个字琢磨透。”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干部要争做新时代“土特产”的基层“代言人”,在融入小我、超越自我、奉献忘我上下功夫。把握“土”的基点,以回归“乡土气息”代言“土味”,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踏实感融入小我。“一方水土育一方特色,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当从“地方产业”中悟“人文情怀”。作为与民同心的基层干部,“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出发点,坚持把小我融入大我,多些“身上土气”少些“内心傲气”,多些“融入群众”少些“
本文标题:二十大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精选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28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