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2、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3、持续性感染: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4、单克隆抗体在机体淋巴组织内可存在千百种抗体形成细胞(即B细胞),每种抗体形成细胞只识别其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当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一种细胞群,这种由单一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体可称为细胞克隆(clone)。同一克隆的B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在理化性质、分子结构、遗传标记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均一性抗体,亦可称之为单克隆抗体。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及流行病调查上具有一定意义6、毒力岛:毒力岛是指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分子质量比较大的染色体DNA片段,其特点是两侧一般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通常位于细菌染色体tRNA位点内或其附近,不稳定,含有潜在的可移动元件,其基因产物多为分泌性蛋白或表面蛋白。7、干扰素: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组织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8、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变,往往引起流感的世界大流行。9、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细胞变性、死亡、裂解等细胞损伤,称为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10、朊病毒是亚病毒中一类重要的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传染性极强。不具有病毒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二、填空题(每空1分)1、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接合)、(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2、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为(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3、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对数生长)期繁殖速度最快。4、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二个方面的组成,即:(侵袭力)和(毒素)5、病毒的(囊膜)成分通常来自于宿主(细胞膜)。6、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和穿入)、(脱衣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致敏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8、病毒体外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鸡胚接种)、(细胞培养)和(实验动物法)。9、细胞免疫的效应表现为(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10、变态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三、选择题(每题1分)1、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C)。A聚糖骨架B四肽侧链C五肽交联桥Dβ-1.4糖苷键2、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BD)。A毒素B侵袭性酶C抗生素D热原质3、在机体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CD)。A干扰素B抗毒素C细胞毒性T细胞D中和抗体4、特异性免疫包括(D)。A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正常体液的抗菌作用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具有抗酸染色特性的细菌是(AB)。A副结核分枝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丹毒杆菌6、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的疾病有(BC)。A禽霍乱B禽慢性呼吸道病C猪气喘病D猪肺疫7、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A.骨髓B.法氏囊C.胸腺D.淋巴结T细胞区8、哺乳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C)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脾脏C.胸腺和骨髓D.骨髓和皮肤9、免疫活性细胞包括(C)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粒细胞,淋巴细胞C.T细胞,B细胞D.T细胞,NK细胞10、半抗原具有(B)A.免疫原性B.反应原性C.两者都有D.两者都没有四、简答题(每题4分)1、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抗原识别阶段包括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抗原的呈递和对抗原的识别,分别由MΦ、T和B细胞完成。(1分)(2)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包括抗原识别细胞膜受体的交联、膜信号的产生与传递、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主要由T和B细胞完成。(1.5分)(3)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主要包括效应分子(体液免疫)和效应细胞(细胞免疫)对非已细胞或分子的清除作用(即排异效应)及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在此阶段除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外,还必须有免疫增强系统参加才能完成排异和免疫调节作用。(1.5分)2、简述ELISA检测的原理?(1)使Ag或Ab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0.5分)(2)使Ag或Ab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Ag或Ab;酶标Ag或Ab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0.5分)(3)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Ab或Ag)和酶标Ag(或Ab)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Ab(或Ag)起反应;(1分)(4)通过洗涤将固相载体上未结合的Ag或Ab去除,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1分)(5)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率很高,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达到很高的敏感度。(1分)3、简述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学功能?(1)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1分)(2)保护细菌抵抗不利环境(1分)(3)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1分)(4)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1分)4、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基本过程及意义?原理:(2分)G+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基本步骤:(1分)(1)结晶紫初染(2)碘液媒染(3)95%乙醇脱色(4)沙黄复染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1分)5、简述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团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有重要的影响。(1)电解质:常用生理盐水:使用禽类血清时,常用8-10%高渗盐水。(1分)(2)酸碱度:常用pH6~8,过高过低,都可使Ag:Ab复合物解离,或引起非特异酸凝集。(1分)(3)温度:通常37℃,增加Ag和Ab接触的机会,加速反应的出现。(1分)(4)振荡:加速振荡,但过速可解离。(0.5分)(5)杂质:蛋白质、脂质、糖类杂质时,抑制反应进行或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故试验设立对照。(0.5分)五、论述题(每题10分)1、试述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2.5)(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2.5)(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2.5)(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2.5)2、试述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答:(1)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2.5)(2)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鞭毛具有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2.5)(3)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2.5)(4)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芽胞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细菌;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2.5)3、试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介导天然免疫此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表现为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作用。(2.5)(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淋巴细胞的激活、生长、分化和发挥效应。(2,5)(3)诱导凋亡IL-2诱导抗原活化的T细胞凋亡,限制免疫应答的强度;TNF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5)(4)刺激造血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不断被消耗,因此机体需不断从骨髓造血干细胞补充这些血细胞。由骨髓基质细胞和T细胞等产生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在血细胞的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2.5)4、某鸡场在8日龄、20日龄免疫新城疫IV系疫苗后,30日龄时发生了新城疫,分析发病的原因?(1)环境因素鸡舍环境中存在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肉鸡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具带入强毒病原微生物;此时,使用任何一种疫苗,住往都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1分)因为接种疫苗后,至少l0天后才会有好的免疫效力,这10天的抗体空白给病原微生物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免疫失败。(1分)(2)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较高影响免疫效果。(1分)(3)疫苗的因素疫苗质量差,疫苗过期;疫苗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疫苗失败或减效;疫苗选择不当;如果在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而免疫效力较低的品系,常造成免疫失败。(1分)(4)免疫抑制病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贫血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增殖病毒以及畜禽的圆环病毒等感染动物后均可产生免疫抑制作用。(1分)(5)营养不良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影响免疫;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可造成免疫抗体低下。(1分)(6)免疫方法失误(3分)①饮水免疫使用了含氯的自来水、金属饮水器或水中有残留的消毒药;饮水器数量过少;饮水免疫前没给鸡群断水;水量过大;半小时内饮不完,造成疫苗效力下降。②气雾免疫没按规定量使用疫苗;没使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使用压力过高,超过7kg/cm2时喷出的瞬间温度将超过80℃,从而杀死活毒;鸡舍有风,造成疫苗流失过多。③肌肉注射稀释的疫苗没在规定时间注射完;注射剂量不准或漏注。注射器使用消毒药消毒后没冲洗干净,将杀灭活毒.从而影响免疫效果。(7)多种不良应激因素的影响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致氨气浓度过高、长途运输、惊吓等都会影响抗体的产生。(1分)(8)变异与疫苗免疫失败相关。新城疫病毒变异(1分)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细菌生物膜:是指正常菌群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黏附,并分泌胞外多糖聚合物,使细菌以非常精细的方式相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能发挥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使外来病菌不能定植而通过侵入门户侵袭机体。2、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3、空斑试验: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试验称为空斑试验。4、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5、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全称: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本文标题: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3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