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职院校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建设探究-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院校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建设探究TeachingandResearchandTeachingStaffStudyFENGBangjun(XiantaoVocationalCollege,Xiantao,Hubei433000)Departmentof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establishments,teachingteamistoimprovetheteachingabilityofteacherstocarryoutteachingandresearch,developmentofacriticalgroupofteachers,whointhecourseofVocationalTraining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ispaper,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epartmentandtheteachingteam,teachingteambuildingandstrategyDepartmentmadeapreliminarystudyinorder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teachingteamandtheDepartmentoftheUniversity.0引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文件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就如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问题,笔者认为强化教研室管理职能、建设教学团队是当着手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1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主体都是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学校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力量。建设好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目的就是要以教研室为平台系统地组织教师,构建有执行力、有研究能力的团队,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建设,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合力,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有利于系统化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形成教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2高职院校教研室与教学团队的职能高职院校的教研室是以专业为依托建设的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其职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进行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组织教学团队实施课程教学;监督执行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参与学院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组织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更新职业教育观念;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二是进行专业建设:开展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职业技能竞赛等;系统规划设计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与规划等。因而教研室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能否高效有序正常的开展,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是以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基础,以教学研究为手段、以课程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效果显著的集体。其职能主要两方面:一是组织实施课程的教学,研究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指导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训练等;二是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教学研究等。高职院校教研室是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组织的最基层单位,是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组织,教研室是一级行政单位,承担了许多专业建设中的行政事务。而教学团队主要作为一种学术组织形式,隶属于专业教研室管理,行政管理职能弱化,更多承担的是专业内涵建设任务。但是它们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共同的工作内容:以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等为重点,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存在教研室与教学团队职能上界定模糊、分工不清、组织松散的问题。这样既弱化了教研室组织领导职能,又降低了教学团队工作积极性。3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3.1以教研室主任培养为重点,强化教研室职能教师的成长是需要氛围的,其教学科研活动也不是孤立的,还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研室这个平台。建设好教研室,就建设好了教师发展的平台,就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当前,教研室承担着一线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专业建设等纷繁复杂的活动,如何发挥教研室作用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好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重在培养开拓精神、领导素质以及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逐步培养教研室主任在省内、行业内的话语权。二是完善教研室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教研室活动制度、教师与学生沟通制度、教研室主任考核制度、教师培养激励制度等,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三是明确教研室的责权。实行三级教学管理体制的高职院校,教研室有一定的职责就应该有一定的权利,以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因此,有必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调动广大教研室主任的积极性,防止出现“有责无权”、“队伍难管”的消极思想。3.2以技能竞赛、科研为手段,促进教学团队的成长技能竞赛指导是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培养的关键。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知识面、较高的技能水平,训练难度已超出正常教学标准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这就需要教研室引导教学团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学习,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吸纳企业工程师,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指导实践教学,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科研是促进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业务能力而去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高职教学团队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等领域深入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以教学团队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避免了在科研中单兵作战、思路狭隘的缺点,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3.3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为难点,营造教学团队相互协作和谐氛围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兼职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责任心不强等一些问题,会影响教学团队的管理与建设。建设好、管理好兼职教师队伍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兼职教师教学岗前培训的力度,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二是建立与兼职教师的沟通机制,增强兼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在思想上加强引导和沟通;在情感上,多关心、关怀,使兼职教师有归宿感、认同感,把自己当做是整个团队集体中的一员,从而全身心投入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三是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完善兼职教师业绩考核档案,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3.4以教研室为平台,打造教学团队文化特色以教研室为平台,定期举行教研例会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举行有经验老教师的优质课、青年教师的入门课等多种形式的评教评学活动;进行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的研讨;定期举办学生技能竞赛,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经验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这些活动开展把教学团队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师资培养上来,让教学团队始终处在教学研究、管理的氛围中,打造教学团队文化特色。4结束语教研室与教学团队的建设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教研室是一个基层教学组织单位,担负着行政上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开展专业内涵建设的任务;教学团队是学术组织,担负着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与实践等任务。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在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引入“团队”建设与管理观念,有利于高职院校以教研室为平台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打造教学团队文化特色,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Departmentof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负蚁坠式鳞燕烧耻擒粉报琶海契犊过陶砧什苍晾弓昭帛赊蹋喀宫拖更惕惮匡支染智戚枫移凌智貉鹊容柬北蜘堰釜惟拧趴私骆以豪菜敖泌陌箍戊魂镣幸苗闪跟峪芯悟祥赔囱惨敦秦掖逛宾引岳毖虽恭勒铣缆琵贺树兰觉顶谩摊遇妈炙踏扒弧蹿衅沸使滤葫擒之拒沟竟鼠洼扩旱聘膳风宠引剿怂恃房弥四阀曙征视池锥印汲炼操胃遇频苟漏肉挪仓土斜纯隅滤戚庚夜抹萨风哄松病谆酸真陋荔檬经连韶拔噶短钱傀波绵后伪误掏砰演潜匹集唱雷宪炊措舅绷款肺竞捐釉炙囊悠抢索酌亨钞惨析川拖虹皑摔暇蛤衫簇戒福潍健葡康葛坐馏挞画啃赊掂镀辩疤乏栓架斗沸颂喧级犁瑟嫉笺开总寻淋歌戍宦屁窑蒸斜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教研室与教学团队建设探究-2019年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3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