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ppt模板展示
前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断一经提出,不仅成为国内热议的焦点,而且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巨大反响。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前言目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01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02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面临的问题0301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体现为各国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发展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既是一种世界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也是一个发展目标。现代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关键词:世界发展前沿水平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形象地说,现代化犹如一场人类发展的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成为发达国家,跑在后面的成为发展中国家。这场比赛中,发达国家可以掉下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赶上去,位置转换有一定规律性。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前沿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世界前沿水平研究发现,在20世纪后50年里,发达国家掉下来的比例约为10%,发展中国家赶上去的比例约为5%。世界发展前沿水平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大致起步于18世纪,扩散于19世纪,流行于20世纪和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属于后发追赶型现代化。传统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建成发达工业社会,并启动第二次现代化,开始向知识社会迈进;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因而面临两次现代化的双重挑战。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是基于现代化指数的一种国家分类,是指国家现代化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现代化国家定量标准,国家现代化指数要达到或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80%,60%的现代化指标的水平要达到发达水平,关键现代化指标的平均水平要达到发达水平;排名标准,现代化指数、关键现代化指标的排名要进入世界前20位;定性标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人的现代化等六个领域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先进生产力、社会公平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较为关键。三个标准三个特点数量比较少。过去300年里,发达国家的比例不超过20%。2017年现代化国家只有20个。具有两个稳定性。比例稳定,过去50年现代化国家的比例在13%-15%左右波动。地位稳定,过去50年现代化国家保持现代化水平的比例是90%。处于国际分工的高端。现代化国家通常是“创新型国家”“知识型国家”等。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水平从1840年开始现代化探索比西方先行国家晚了约一百年清朝末年现代化起步民国时期局部现代化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已经完成99%,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启动,约为发达国家水平的44%。未来3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定量目标,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位,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20位,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现代化水平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较大。截至目前,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探索改革开放初期他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随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党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这是对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内涵和标准作的校正。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更为自信的中国话语,其本身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今天自信自立的底气。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如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科技进步、生态文明等,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背后的理念、经验和制度安排,其意义远远超出中国国界。中国式现代化正激励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大胆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侧重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外兼顾,侧重国际视角02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模式也各不相同。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切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压力与考验,也是优势与红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始终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最大国情出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而我们所面临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递次推进的串联式现代化过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上述“四化”交错共进的并联式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口规模巨大的背后,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机遇更加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生活富裕,也要精神生活富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底色,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注重公众参与,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同体式的文明状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战略定位上,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制度配套和行动实践上,确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等纲领。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框架协议和行动,履行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国家行动上升到全球化意识和行动。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历史自觉突破人类困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是唯一未发动侵略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崛起的大国,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规律,开启了“多元现代化”的人类历史新篇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绘就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同心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其实质与核心,就是人们要将传统农业社会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转化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未来智能社会人类所共享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双重脱节。西方现代化理论,既是对西方现代化实践的总结,也是对这段真实历史的粉饰和伪装。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掩盖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剥削、压迫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非西方世界陷入对西方的依附。第一重脱节,就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与其真实的现代化历程脱节。比如,有的学者盲目跟着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跑,导致学术研究陷入无效的寻章摘句,完全无法反映中国的实践。第二重脱节,就是国内学术界一部分人的观念与中国实践脱节。没有一种基于中国实践且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理论,不仅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而且不利于全世界正确地理解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建立在对他国剥削、压迫和殖民的基础上少数国家、少数人享有的现代化带来阶级分化和贫富分化重物轻人导致人与自然对立与战争相伴中国式现代化推动自身发展同时帮助他国发展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之路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明晰的愿景,要想提出恰切的愿景,就需要在文明传承、历史纵深和世界格局中准确把握本国定位。1永续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多彩的文明,人类的现代化应当兼容多样的道路,各国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一种文明自信2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3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也愿与各国开展互利互惠合作,为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变局的中国方略03中国式现代化外部环境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危机和挑战并存。美国等国采取“脱钩”“断链”“筑墙”做法。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在地缘冲突、高通胀、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世界经济衰退隐患加剧,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债务问题等挑战日趋明显,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或更加严峻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逆全球化思潮来势汹汹。习近平主席指出,“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近年来,国际安全热点问题余烬复燃,地缘政治重新抬头,世界和平难言稳固,军备竞赛和大国冲突的阴霾笼罩人类社会。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更为激烈,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外部环境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危机和挑战并存。亚太地区秩
本文标题: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ppt模板展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43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