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有效提升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水平,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意见》(X政办发〔X〕6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举措,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做到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切实推动我市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二)目标要求。争取到“十三五”末,建成与我市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牢固,社会参与和协调联动机制趋于完善,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实现新突破,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保障。二、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一)强化应急委建设。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公布应急委组成名单,进一步明确应急委及其办公室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确保职责履行到位。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理顺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做好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各项工作。深化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并加强专职应急管理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和业务培训,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专业化水平。(二)完善专项指挥部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指挥部建设,按照应有尽有的原则,针对各专项预案明确各专项指挥部的组成及其职责,认真履行突发事件处置职能,确保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运转高效。原则上各级专项指挥部指挥长由当地政府分管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由协助负责人和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牵头部门,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各有关成员单位要明确专职应急管理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全面落实责任,认真履行职责。三、优化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优化各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和评估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制定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指导基层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切实做到预案文本、指挥部和操作手册的“三位一体”。按照实战化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实现预案演练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修编完善,提升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提升预测预警水平(一)加强突发事件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完善突发事件趋势年度分析制度,分析辖区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面临形势、发展趋势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要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和管控机制,对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隐患点、重点人群等进行分类管理和排查登记,建立完善风险隐患数据库,实现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风险隐患全过程动态管理。加大风险源治理力度,强化各类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测制度,提升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气象灾害、水文灾害、海洋灾害、农林灾害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监控网络,充分整合公安、交通、水利、市政、环保、教育、安监等部门的专业监测资源,拓展延伸全市应急监测预警的广度和深度。依托气象部门建立完善预警发布联动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确度和时效性。五、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一)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应急值守工作职责和权限,优化工作流程,落实24小时值班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制定节假日、汛期和重要时间节点的“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信息报告主体责任,提升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必须在事发后20分钟内将初步情况电话报告市政府应急办,40分钟内书面报告,书面续报最迟不超过2小时。要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专业机构信息监测合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监控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核实、早上报、早处置。(二)推进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细化突发事件处置环节中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完善联合响应机制,确保预案分工责任有效落实。联动机制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快速响应,按照联动职责要求,立即调集相关人员和物资装备,迅速参与处置救援,单位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建立信息通报、会商机制,业务主管部门在接报突发事件信息后,第一时间向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及时通报给需要协同联动的有关部门、单位,主动协调解决联动事件中的困难问题。(三)完善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第一时间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发布准确信息、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内容,同时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置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内容管理,及时开展舆情分析,引导网民坚守道德底线,依法、理性发表意见,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四)规范总结评估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制度,对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在调查处理的基础上,要对事件的原因和性质、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应急响应及处置工作经验与教训等进行总结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措施,不断改进完善。要积极探索突发事件新型评估模式,建立第三方机构开展突发事件调查评估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总结评估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六、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依托公安消防、公安特警和武警部队强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机制、装备和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岗位练兵和联合实战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技战术水平,增强抢险救援能力。要依托各职能部门、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推进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危化品事故救援、海上救援、卫生防疫、动植物疫情防控、城市公用设施抢修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协同联动,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突工作。加强市、县两级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优化组成结构,完善专家信息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为各专项指挥部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科学咨询。要加快推动志愿者信息员队伍向镇(街道)、社区(村)、学校及重点企业延伸,发挥志愿者在信息采集报送和预警信息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突发事件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结合全市部分领域开展的“安全生产、环保网格化”及一村一警务助理管理模式,做好结合文章,努力扩展应急报告和先期处置的基层触角,提高应急队伍覆盖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加快推进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关工作。(二)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备足备齐各类应急物资,特别是安全生产、地震救援、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环境应急处置、医疗卫生救援、粮食保障、应急供水供电等领域的专业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做到账物相符、人物对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实现储备物资共享共用和动态管理。探索物资储备新模式,鼓励发展社会储备和家庭储备,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三)强化应急运输和通信保障能力。建立应急绿色通道,完善管控措施,畅通突发事件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确保应急车辆和物资及时到达突发事件现场。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企业,加强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提升遭遇暴雨、台风、雪灾等灾害性天气时的应急通信保障和快速抢通能力。(四)加强应急管理示范点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标准,选树一批典型,充分发挥好其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和保障机制,结合区域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建设一批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规范设置统一标牌、标识和平面图。(五)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完善应急响应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社会动员能力。鼓励发展应急管理社会中介服务,支持创办专业化应急管理服务企业,支持组建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支持引导专业化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管理。加强应急产业规划,落实应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形成适应公共安全需要,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体系。七、强化应急宣教培训(一)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等,推进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宣传普及。畅通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传统和新媒体渠道,积极策划制作专题片、公益广告、公开课等应急宣传节目,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意识。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二)加大应急管理培训力度。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优化配置培训资源,依托职能部门、单位专业优势和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力量,每年组织举办不少于2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从业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业务水平,全面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平台功能,大力推进市、县、镇三级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切实做好救援物资、救援队伍、避难场所、风险隐患、应急专家等信息资源整理入库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运维保障,不断完善应用效能,抓好突发事件现场音视频信息抓取和远程协同会商能力建设。整合公安、民政、国土、市政、地震、水利、安监、气象、消防等现有专业信息化平台数据资源,拓宽全市应急管理平台功能,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合力。加快全市应急平台网络系统建设,依托省、市政府应急平台,逐步建立起覆盖各级各部门、单位的应急管理网络平台,真正实现全市应急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新格局。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完善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履行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完善应急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加大应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科研攻关、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量化指标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层层落实责任,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本文标题: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8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