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看见我的焦虑》教案1.教学主题说明1.1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的不良情绪状态,过度的焦虑会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坐立不安等情况,学习效率也会因此不稳定。由于高考临近,时间紧迫等内外部的因素,焦虑失眠等情绪状态在高三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因此设计本节针对性的课程,对焦虑的内容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首先觉察个人目前的情绪状态,然后进行焦虑的认知调整,最终达到缓解焦虑、保持适度焦虑的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说明2.1教学内容说明在本节课中,首先通过互动让同学们体会焦虑是常见的情绪状态,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焦虑。接下来通过心理学科普,教师介绍焦虑的定义和表现,帮助同学们了解的焦虑内容和特征,更好理解个人目前的焦虑状态。然后通过考试焦虑小测验来让同学们了解自己考试焦虑的具体情况,以更直观和量化的方式体验个体焦虑水平。之后,通过展示调查测验结果,来矫正学生对于焦虑的消极认知,强调焦虑的适度水平可以发挥出个体的积极作用。然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教师介绍常用的多种放松训练的方式,然后重点讲解挑战负性思维的方式。最后,教师详细介绍改变负性思维的三个步骤,带领学生完成个人的认知调整。2.2教学目标2.2.1内容目标关注自己的焦虑水平,觉察自己的焦虑状态认识焦虑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树立合理的情绪调整目标掌握常见的焦虑处理方式熟练运用针对焦虑事件的挑战负性思维练习2.2.2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课程设计将充分围绕着焦虑感知力和焦虑调整能力两大核心素养要素展开。焦虑感知力:个体觉察自己的焦虑水平、重视个人的情绪状态,学会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好好照顾自己,进而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发挥出个人更大的潜力。2/3焦虑调整能力:促进学生转换视角,生活目标应为保持适度的焦虑。在较为焦虑的情况下,掌握降低焦虑水平的技巧,避免认知歪曲,发掘身边资源,更好适应环境。2.3教学重难点2.3.1教学重点关注个人的焦虑水平,重视个人情绪感知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接纳保持适度的焦虑的目标;理解并运用焦虑的挑战负性思维的练习。2.3.2教学难点创设不断设问的教学环境,引发同学们对于个人目前焦虑状态的兴趣和思考,促进觉察并关注个人的情绪状态。理解认知歪曲类型,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挑战负性思维的练习。2.4具体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目的1.引入向外思考:猜想班级同学即他人的是否体会过焦虑;向内思考:自己的焦虑水平(2min)1.设问:是否有过焦虑的体验2.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同学都体会过焦虑的感受1.思考焦虑的体验2.开始关注个人的焦虑水平1.促进同学们思考焦虑的特点2.觉察个人的焦虑水平状况2.焦虑的定义和表现(3min)教师介绍心理学定义的焦虑的定义,焦虑的种种表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焦虑的内容和特点提升学生对焦虑的理解,并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具有焦虑的特征3考试焦虑自测(4min)教师展示考试焦虑自测五个项目,引导学生测验,并解释分数学生根据个人真是情况,了解个人考试焦虑水平量化同学们个人的考试焦虑水平,并提供恰当的指引方法4.调整焦虑的消极预期(6min)焦虑的调查报告显示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引导学生们掌握适度的焦虑,而不是完全摒弃焦虑的情绪学生思考焦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是否在个人身上发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焦虑调整目标——保持适度焦虑5.介绍焦虑调整的教师详细讲解并举学生根据教师的运用认知行3/3常用方法,并重点介绍挑战负性思维的认知调整法(8min)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根据学生的节奏,适当放慢指导速度指导,思考个人的焦虑事件,并开始进行练习,完成理性分析的挑战,并应用在生活中为治疗中认知歪曲矫正的练习,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认知特点,改善思维模式,更具有适应性6.结束课程(2min)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对于焦虑调整保有积极心态学生更具有能量迎接未来的挑战强调与焦虑相处的积极心态
本文标题:看见我的焦虑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8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