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明确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问题七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艰辛探索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以后,毛泽东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1.“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时,在许多方面,是学习、借鉴和照搬苏联的经验,也就是说采取了苏联模式。•1955年底,毛泽东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苏共20大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14—25日在莫斯科举行。这是苏共在斯大林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总结报告。赫鲁晓夫总结报告中的“新论点”,以及不久就被透露出来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内容,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动荡。•2.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本国的经验,从理论上探讨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2)国内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3)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它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4.初步探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这一探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这一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一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2.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贡献。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的观点。•毛泽东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探索中的曲折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往一位小姑娘安徽枞阳一块号称亩产1.6万斤的卫星田严重失误红卫兵运动革文化的命?武斗–挫折: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曾遭受过来自外部的颠覆与封锁,也曾在内部发生过动荡和失误。最大的挫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各国发生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土地面积损失70%,由原来的24%减少到现在的7.5%,人口损失32%,由原来的16亿减少到现在的13亿多,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从原来的180个减少为130个。这50个有的解散,有的改名,有的无声无息。剧变过去十几年,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后已缓缓有所回升,震荡期已经过去,但走出低潮还有待时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些西方的预言家曾断言我们维持不了两年,理由是解决不了这么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因为过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然而5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耕地还有所减少,但这个问题却解决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毛泽东思维框架中的社会主义。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你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而“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不断深化•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还没有搞清楚。马恩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设想:未来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本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经济•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和货币退出社会经济生活。•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的政治职能逐步消亡(无产阶级专政只是过渡时期的国家)。•在满足全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方面合理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包括合作经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必须借助货币来进行;社会主义必须有效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社会主义还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还是一种专政的带有政治性质的国家。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为前提保障;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全盘国有化为奋斗目标;阶级斗争为途径手段.两个根本的缺陷:排斥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机制.“老大哥的红旗倒了”——苏联模式的特点与弊端•3.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比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等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以前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干过的新事物,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兴办经济特区大量外资涌入等等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源于对以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否定“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打破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抛弃前人那些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结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优越性即社会主义本质所体现的东西究竟在哪里?•“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十五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邓小平在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特别重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如果不清楚,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要犯大大小小的错误。•邓小平最早是在1980年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样一个范畴。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其重点不在社会主义已经做到和实现的方面,而在于如何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以否定命题的形式多次阐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以否定的形式来思考和表达肯定的内容。“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1986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的提出,可以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已经形成轮廓。•1992年初,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从1980年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到1992年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明确的概括,中间经历了12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概括,体现着邓小平务实求新的思维品格。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正式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基础条件目的剥削剥削现象剥削阶级剥削制度公有制贫富分化经济判断政治判断两极分化私有制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平均发展•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一些三资企业中,难道没有剥削吗?有的下岗职工刚解决温饱,而有的人却腰缠万贯,这又难道不是两极分化吗?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呢?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含义•1、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统一。•3、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新概括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1、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突破了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2、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问题上,突破了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传统观念。•3、在共同富裕问题上,突破了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3.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明确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