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经典生物必修2-知识点填空题(人教版-2016年修改)
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是有有遗传效的DNA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1/2)n纯合子(AA+aa):1-(1/2)n(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2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1)F1产生的配子及其结合①F1产生的配子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②F1配子的结合a.结合是。b.结合的方式有种。双显性状(Y_R_)占9/16双隐性状(yyrr)占1/16亲本类型(Y_R_+yyrr)占10/16重组类型(Y_rr+yyR_)占6/16③测交实验验证F1×YyRrYyrryyRryyr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结论: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导医学实践: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只患多指的占____,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四、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假说—演绎法的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假说→实验验证。指出下表分别属于哪个阶段3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减少一形成一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次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制(包括DNA制和蛋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4)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4卵细胞。(5)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6)注意:①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特例:X,Y染色;Z,W染色体)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注:精子几乎不含细胞质),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考试时不能简写成减Ⅰ或减Ⅱ)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5画出下图减数分裂过程:第2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基因行为染色体行为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根据两个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的前提,推论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结论。科学家利用类比推理得出了很多重要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6有很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第3节伴性遗传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1、红绿色盲实例:请在右侧画出女性正常男性色盲遗传图解:据表格信息可知:灰身与黑身的比例,雌蝇中为3∶1,雄蝇中也为3∶1,二者相同,故为常染色体遗传。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雌蝇中为4∶0,雄蝇中为1∶1,二者不同,故为伴性遗传。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一)性别决定XY型性别决定:常见生物:人、果蝇、所有哺乳动物及很多雌雄异株植物ZW型性别决定:染色体组成:雄性:ZZ雌性:ZW常见生物:鸡注:关于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注意2点①此外环境如温度、染色体数目(蜜蜂雄峰)也可决定性别。②性别相关联的遗传不一定是伴性遗传,影响性别的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从性遗传: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图解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解是: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实验思路:将组成的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并女性男性基因型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7使其分别与混合培养,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方法: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五、小结: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和RNADNARNA遗传物质DNADNA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常考考点)。注:①不能说某种细胞结构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②所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③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RRRSDNA蛋白质多糖S型活菌RDNA+DNA酶8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③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
本文标题:经典生物必修2-知识点填空题(人教版-2016年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