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教案【汇编4篇】_1
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园教案【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教案【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幼儿园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幼儿爱上幼儿园。2、培养幼儿认真听故事的好习惯。3、幼儿能够记住故事里的`主人公及故事大概内容。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三、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看,提出问题: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呢?2、老师出示挂图,讲故事,提出问题:小白兔先碰到了谁?接着又碰到了谁?它们是如何去幼儿园的?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说一说小动物的话。4、自由讨论:小朋友们是如何上幼儿园的?5、总结:小朋友们应当学习故事中的小白兔、小鸭子、小花猫,开开心心地去幼儿园。四、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回家把故事讲给爸妈听,每天都坚持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第二篇】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2、理解童话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童话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仿编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难点: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活动准备1、童话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参考资料,少熬夜!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若干,其中相对应的一半贴在大打操作卡表格内。3、配乐录音童话《好朋友》及歌曲《找朋友》CD。4、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2、今天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一、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教师出示童话配套形象图片。)二、基本部分(一)图片配对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二)欣赏童话,理解内容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幼儿欣赏配乐录音童话一遍。)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4、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三)学习童话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1、再一次欣赏童话故事录音,请小朋友轻轻跟读。2、集体讲述童话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参考资料,少熬夜!怎么样?(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3、分角色讲述。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童话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童话。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插入这个长方形里。然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教师举例示范一次。重点提醒幼儿配对完成后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幼儿操作配对,教师个别提问、指导。)3、幼儿轮流仿编。请小朋友说说自已刚才为谁找到了朋友,用童话中的话编出来。三、结束部分1、这些小客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配成对的好朋友,我们可以把它们找出来编到这个童话中去。明天来念给老师听好么?2、你有自己好朋友么?现在我们去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给自己找个好朋友,好么?随着《找朋友》的音乐,幼儿做音乐游戏,互相拉手结束活动。幼儿园优秀教案【第三篇】设计意图大班孩子对于纯粹以“数字符号”进行“运算”的数学活动尚显吃力。这种吃力,有时候表现在运算时的犹疑和出错,有时表现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还有时候表现在偏爱加法运算、回避减法运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与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年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相关的课程安排和活动设计中,为了减少孩子在数的运算学习中的困难,我们惯常的做法是:从比较简单的2的加法开始学起,在活动中尽可能丰富的材料、反复的操作,为他们的运算思考形象的支撑和尽可能多的知识归纳和演绎的机会。然而,对于孩子的数学运算学习而言,收效并不明显。从孩子们屡禁不止的“掐手指”运算中受到启发,笔者利用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10个手指头”,作为他们学习加减参考资料,少熬夜!法的形象具体、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来支撑他们运算思考,以期孩子从相对固定的操作对象、持续渐进的运算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产生从“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关10以内数运算的概括、内化。同时,本着“每一位幼儿都是其他幼儿的重要资源”的思考,引导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轻松的手指游戏表演、记录等的互动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减法算式,体会同伴合作学习带来的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胜任感。这些相关运算活动的积极情感和学习技能的积累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日后的2~9的加减法学习活动中去。活动目标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3、记录纸,记号笔。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参考资料,少熬夜!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2)结合情境“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至此,孩子们对于10的减法算式的完整结构才有了整体认识和理解。回顾这个逐步建构的过程,是以孩子的操作游戏为基础,让孩子主动观察发现、积极猜测理解的动态的过程。抽象的减法运算因为有了孩子手、眼、。脑的相互协同、互为补充,因而在理解时孩子感觉自然、轻松。另外,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内化的过程,教师鼓励孩子将“感觉回答得快”的题目提升出来,并结合手指的形象进行印证、点评,既能够分享个体的学习与经验,又收获了来自集体的智慧解析。)4、你来玩,我来记——10的减法算式还有哪些?(1)引导幼儿分组自主玩减法游戏:10的减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这几条。现在请你和你身边的小伙伴一起,一个表演手指游戏,一个来记录算式,想想怎样表演记录的算式多、而且不重复。(2)交流、展示与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们都找到了,哪些你没有找到?为什么?(3):有顺序地表演手指游戏,所有的l0的减法算式都会被一条条地记录下来[]。(4)再次结伴活动,展示作业成果。在这过程中追问:你的小伙伴在记录10的减法算式时记得怎么样?错了没有?你怎么帮助他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利用结伴分组来讨论一个已经明确了目的的活动——10的减法,能让孩子们以更加专注的状态,在分别作为说话者、倾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转换中,思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想法、表现,形成和回答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提升出操作游戏中的经验、结果。这种“幼一幼”互动中动态的、变化的探索过程,较之于“幼一作业纸”的静态作业活动,能给予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浓厚的兴趣,更能促进他们相关数的减法知识的自主建构。)5、延伸——10的减法算式还能记录什么?(1)拓展幼儿的思考:10的减法算式不止是能记录10个手指藏起来的游戏,还能记录、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问题情境并配上完整的减法算式记录。(3)结伴讨论:还有什么事情可以用得上这些减法算式?(“藏起”本身所带来的“减少”相对于手指游戏情境是特殊的。而数的减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具有一般的、普遍的应用意义。从当前的学习出发,引导孩子将已有的减法知识进行迁移、演绎,这既是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也是日后的所有的数的加减学习活动所必须注意的。)附:大班数学10的加减法学习进程建议的减法(4周)的加法(2周)的减法(1周)的加法(1周)的加减法或9的加减法(2周;根据幼儿的选择定前后的学习顺序)以内的加减法(3周)的加减法(2周)的加减法(2周)9、复习6-10的加减法l0.复习l0以内的加减法进度安排原由1、将10的减法作为加减法运算的开端,其内容本身的烦杂和细碎能为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回顾学习经验且以他们自己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案【汇编4篇】_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69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