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篇】
好文供参考!1/25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一篇】论文题目: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研究一、选题背景季羡林先生在谈及胡适时,曾评价胡适是一个大人物,一个享有盛名而又充分争议的人物,一个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人物[1]。的确,胡适既是五四的领袖人物,又扮演整个文学、教育史的领军角色,还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语文教育历史潮流之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由他首先掀起的的新文化运动,刻下了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有着永不磨灭的痕迹,不仅使中国语文教育实现了改头换面,让传统的理念、内容、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又将三一刀客运动的成果以国家意志的形式体现在了语文教育中,1923年,由胡适负责高中语文课程纲要的制定,直接参与了相关政策、纲领性文件的草拟。胡适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张,是从指出传统古文教授方法的种种弊端开始的。留美期间,便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一一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漏洞,并相应地提出了具有创造性改革意好文供参考!2/25义的想法与思路,这是他对语文教学的最初探讨。1917年,他又作成1篇《文学改良刍议》,最先唱响了新文化运动序曲,并得到一大批先进人士大力支持,从此便开始大力宣传推行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化、旧文学,很快成为了中坚人物。三年后,他又应邀作了1篇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演说,即《中学国文的教授》,紧接着1922年,又针对其中某些问题进行过一定修正与完善,题作《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在这两篇文章中,胡适对中学国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论主张。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通过他参与并主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发表的相关著作和演讲中表现出来。胡适关于语文教育的著作有很多,从留美期间写过的札记中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文章,如《记兴趣》《专精与博学》《发表与吸收》《作文不讲文法之害》等等。除此之外,在五四以后,胡适也发表了很多相关论著。在这些论著中,胡适多是从教育的实情出发,运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探索中国语文发展的规律,既有宏观也有微观层面,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推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量。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课题在参考了胡适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等课程与教学的各个部好文供参考!3/25分,来阐释其主体内容,既能深入、客观地进行探究,更能极大推动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理论研究的发展与革新,同时也可以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与实际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本论文将胡适系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与现实的语文课改、教改密切结合,深入探究胡适语文教育思想中具有先进性、建设性与高度预见性的观点主张,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国推进教学革新,提供强有力参考和指导。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杜威,是在哲学、思想、教育等领域都有着卓越影响力、威慑力的美国学者,实用主义思想流派的权威领袖。在西方留学阶段,胡适就曾在他门下求学,受到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深刻印记,其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1919年,由胡适为首的学者提议,由北京大学、江苏教育学研究会等组织进行联合,对杜威教授发出巡回演讲的邀请,进行来华讲学。而胡适作为他的学生,理所应当地担任了最合适的翻译、秘书职位,进行了大部分演讲活动的设计、组织,同时还作了大量关于他演讲内容中先进思想理论整理汇编,形成极为珍贵的材料与文献。可以说,胡适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最忠诚的信徒,并将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国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极大地促使了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革新进程。杜好文供参考!4/25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同时他还针对传统教育流派提出的“旧三中心”,创造性地对应提出了“新三中心”[13,6]。其中,对胡适课程与教学理论有着极具震慑力的方面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儿童中心”论,反对压抑学生个性,主张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心理、能力、性格和兴趣,着力培养与发展学生各不相同的个性心理,并以此来确定最适合的课程内容、手段,其教育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二是主张生活教育,根据“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然发展”[13,18]等主张,曾指出最好方法就应该是到真正现实中学习、磨练,“从做中学”,反对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的观点,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法上,应抛弃传统的“静听”“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注入模式,提倡以平等、公正方式进行。个人主义理论,顾名思义就是主张“以个体为中心”,而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理论曾在多篇文章中有着比较集中的阐释。胡适主张首先是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充满质疑与否定的理念,其次是积极、充满责任感的态度,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本主义理论,的“个人要高于所有”“个人的充分发展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的人本主义理论[16]。个人主义理论,在胡适一生中所有课程与教学理论思想中拥有着绝对核心的地位,他著书立作、待人接物,几乎全都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进好文供参考!5/25行的。以至于,“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是以个人主义理论为基础,表现出一种作为“人”的再生。而胡适便站在了一种作为“人”的角度与视野里,重新进行评估传统中国的所有思想观点,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境界,试图能与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相接轨。我们也可以在他曾编辑的各类著作、杂志中发现这种理论的明显的痕迹,比方说,《竞业旬报》“从新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人,做一个完完全全的国民,大家齐来,造一个完完全全的祖国”[17];胡适不仅这样提倡,更是以身作则。个人主义理论成为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最坚实的基础,在更高的高度进行审视,以是否符合学生充分发展要求为根本标准,在实际的课程与教学中提出系统、彻底构想。在课程性质与目的的定位上,胡适主张要积极掌握三一刀客的知识与应用,由于古文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培养自身独立个性的严重障碍,因此说要想树立这种独特的个性,最基本的就是能够自由表达、善于自由表达内心想法,但是传统古文确实是无法满足这一基本的要求,因此,胡适主张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都尽量能做到使用“国语”;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大胆改革,抛弃传统、落后的模式,积极推行自觉、主动的模式,这同样基于这种先进的个人主义理论思想。当然,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理论,也的确能作为是中国语文教育思想自身理念的内在要求。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去理解、善于去使用语言文字,而这种能力当然也是需要与好文供参考!6/25人本身的思想、情感、品格、经验所紧密相连。因此说,基于这种个人主义理论,胡适在语文教育思想中就站在了“立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综合探究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论源头,这与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内容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最先从胡适身处背景与教育历程出发,探究其语文思想形成之源头所在。其次,深入剖析其语文课程、教学理论,本论文第二块,就从课程论、教学论各要素上,详细进行阐释与论证,这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最后,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胡适相应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思想观点,挖掘出其先进性与科学性的内容,以求对当下实际教学的创新提供一定参考建议。五、写作提纲摘要5-6Abstract6-7目录8-10绪论10-14(一)胡适与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语文思想主张10(二)国内研究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现状10-121、有关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研究11好文供参考!7/252、胡适在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作出相关贡献的研究11-12(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2(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2-141、基本思路12-132、研究方法13-14第一章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及理论源头14-19(一)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4-16(二)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理论源头16-19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6-182、个人主义理论18-19第二章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概述19-38(一)胡适的语文课程观19-291、论中学语文课程目标19-222、论中学语文课程设置22-243、论中学语文课程内容24-29(1)国语文教育24-26(2)古文教育26-27(3)语言知识教育27-28(4)反对读经讲经28-29(二)胡适的语文教学观29-38好文供参考!8/251、论阅读教学30-32(1)“看书代替讲读”30-31(2)养成自修能力31-322、论写作教学32-35(1)令学生自己命题33(2)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感33-34(3)作文的形式与训练34-35(4)作文的批改353、论口语教学35-38第三章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38-46(一)教学理念方面的启示38-39(二)教学方法论方面启示39-461、对改革阅读教学方法的启示39-42(1)课内阅读中,自主感悟与自读讨论40-42(2)课外阅读中,积极“泛读”422、对改革写作教学方法的启示42-44(1)缺乏兴趣,不想写42(2)与生活脱轨,不知道写什么42(3)拘泥形式,不知道怎么写42-43(4)忽视修改,写不好43-443、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44-46好文供参考!9/25结语46-47参考文献47-50致谢50-51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1]张光璘。季羡林先生[M]。北京:作家出版社,[2]黄苏芬。20世纪50年代胡适史学思想批判研究[D]。安徽硕士学位论文,20xx.[3]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吴树仁。试论胡适的国文教学思想[J]。上饶师专学报,1995,15(1):41-45.[5]陈本源。论胡适对国文“教授法”的构想——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史散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6(4)。[6]李侠。朱熹、胡适作文教学观之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xx,43(增):288-290.[7]曲英杰。胡适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xx,5(4)。[8]温建萍。论胡适的语文教育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21(1)。[9]张瑜。胡适语文教育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10]瞿海燕,易武。胡适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2(1):62-64.好文供参考!10/25[11]郑国民。胡适对三一刀客教学的贡献[J]。教育研究,1999,21(5):65-67.[12]韩立群。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J]。东岳论丛,1998,19(3):97-100.[13]刘正伟。杜威教育哲学与胡适语文教学观[J]。淮阴师专学报,1996,18(3)。[14]胡适。胡适文集卷十一[M]。对新学制的感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5]胡适。胡适文集卷二[M]。中学国文的教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胡适。胡适文集卷五[M]。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7]胡适。胡适全集卷二十一[M]。本报之纪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8]胡适。胡适文集卷三[M]。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9]胡适。胡适文集卷二十[M]。国语运动与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以黎锦熙、胡适、叶圣陶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21]吴晓峰。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白话之争[J]。学术好文供参考!11/25论坛,20xx,28(10):200-203.[22]赵静。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赵娜娜。胡适文言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
本文标题: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69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