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是光绪十四年;这一年,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清朝成为当时世界第四(一说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大国。七年之后……学科网采访甲午战争据当事人回忆——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庆有疆无百年黄昏帝国斜阳戊戌变法(1898)一、历史背景1、国际: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学科网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德国统一与宪法1871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世界之潮流: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之困窘:封建专制经济落后思想禁锢2、国内(1)社会背景: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中日马关条约》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国别租借地或割占地势力范围德国胶州湾山东俄国旅顺和大连长城北和新疆法国广州湾两广和云南英国“新界”和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2741432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4707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3)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六七十年代)冯桂芬王韬郑观应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愿望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起了思想先导作用没有付诸实践二、维新变法经过1、维新运动的兴起(1)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传播①康有为“托古改制”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答: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⑵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可能打出鲜明旗帜;⑶由康有为的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⑷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②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认为物竞天择的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人民只要发愤图强,变法自新,中国仍可以得救,中国还是大有可为的。③严复——“中国西学第一人”(2)士人干政——“公车上书”(1895)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4)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康有为和当时的清廷著名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会见,地点在总理衙门西花厅。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的,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5)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6)《应诏统筹全局折》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7)保国会的成立“保国、保种、保教”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保国会时务学堂时务报万木草堂2、百日维新——维新运动的高潮(1898.6—9.)(1)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一切维新,基于此诏,新政之行,开于此日。”类别颁布的新法改革的旧制允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精简机构鼓励投资设厂,垦荒、修铁路、开矿取消旗人特权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校创办专业学堂派遣留学生…废八股建新式军队裁汰绿营(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经济方面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增强军事实力利于西学的传播探讨:我们是否应对光绪帝未提出“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而过分苛责?当时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若“开议院,民有权则君无权矣”。光绪帝说“朕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可碍?”康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日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未涉及到这一内容。6月11日,诏定国是6月11日,命各省督抚酌保通达时务之使才7月29日,命各部院删去旧例,另定简明则例8月2日,命大小臣工各抒己见8月10日,再谕各臣工变法自强之重要,改良庶政8月14日,命理藩院迅速删定则例8月24日,命各衙门将办理删定则例情形先行具奏8月27日,命大小臣工除去蒙蔽痼习,奏议事件,不准延搁逾限8月30日,诏裁詹事府等衙门,外省裁撤鄂粤云三省巡抚、东河总督及不办运务之粮道、仅管疏销之盐道等均裁汰8月30日,严禁地方胥吏扰民9月1日,命吏部、户部督饬私员,悉心删定则例,务极简明9月1日,谕饬詹事府等已裁衙门一切事宜,并归六部9月2日,命各衙门按照吏部、户部删定则例情形,悉心编辑9月2日,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亦不得稽压9月7日,诏各省督抚访查“通达时务、勤政爱民之员”,随到报送引见9月8日,命于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酌插各衙门裁缺人员9月9日,命各衙门呈请代递之件,随时随呈,不必拘定值日期限9月10日,命从速筹办已裁及候补各员录用或回籍办法9月12日,再谕改行新政之意,命将“定国是”后有关新政谕令迅速照录,切实开导9月13日,决心开懋勤殿以议新政9月13日,重谕各官员一律得应诏言事9月14日,诏许旗人经营商业9月16日,命出使大臣选择侨民中著名可用者征送回国,以备任使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礼部主事王照上书请求光绪帝游历日本及各国,其代递要求遭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粗暴拒绝。最终,怀塔布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同意代递,但又反诬王照“用心不轨”,说什么日本素多“浪人”刺客,要皇上去日本考察,就是“欲置皇上于险地”,要求惩办王照。光绪帝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下令将阻挠上书的两名礼部尚书和四名侍郎全部革职。同时。破格提拔维新派人士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慈禧对光绪帝的这一举动极为恼怒。1898年9月15日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一戊戌变法第97天“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9月19日农历戊戌年八月初四戊戌变法第101天这一天,康有为找到伊藤博文寻求帮助,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果断舍弃了光绪帝。1898年9月20日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五戊戌变法第102天凌晨,康有为逃到天津,登上了英国的轮船。光绪的日子可以想象,这是他亲政的最后一天了……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20世纪初的民谣材料四6月23日,光绪下旨,“立废八股,改试策论”要求下科即改,甚至连给考生的准备时间都没有。这对历经十年寒窗苦读的士人来说,实在太过苛刻。当时直隶士绅出于怨恨而扬言对康有为行刺。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私信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材料五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绝望了……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用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六刑场围观的百姓:“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铁血网资料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等。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对于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这样说过:“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也有学者假设:如果专横的慈禧能早死或放权,或者光绪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那么戊戌变法也许最终能取得成功,而中国的近代史将重新改写。然而社会改革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的变迁也绝非一人一力作用的结果,权力之争的背后必定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历史潮流力量对比政策措施国际环境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明治维新成功原因1907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本文标题:戊戌变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7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