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党课讲稿:深刻把握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点与党课讲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创新【两篇文】党课讲稿:深刻把握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点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坚定一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办?这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何为“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有着深邃思考。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2019年,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强调“八个坚持”:①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③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④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⑤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⑥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⑦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上“八个坚持”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二、明确一个主题: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这次会议鲜明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明确“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业有了厚实的“底子”。但要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还要付出更多努力。在分析当前金融形势时,会议指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直击当前金融领域薄弱点,认识清醒而深刻。只有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向金融强国的目标迈进。在部署金融高质量发展任务时,会议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三个着力”,明确了发展路径——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会议还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三、突出一个重点: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大事。“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重要指示、重要部署。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确定当前风险防控的重点任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既要有防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实招。“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会议就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扎紧监管篱笆,确保风险防控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此次会议就下一步如何更精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方法论的角度作出部署、给出指引。四、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八个坚持”中,“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既是以往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从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看,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引下,我国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次会议的名称可以看出,“中央”两个字更加强调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其中包括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等。“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此次会议就如何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进行系统部署。这次令人瞩目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重在实干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志们,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2023年党课讲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维、科学思想方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方法论方面的创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核和理论智慧,更加自觉地用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一、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来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法论上必然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根本遵循,在对“六个必须坚持”的运用中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体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其核心要义。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5年11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首要的一条进行阐释。党的十九大后第一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作出概括,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要义。“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彰显其鲜明特征。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坚持自信自立,作出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例证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设想过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搞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资本的问题;列宁、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还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时期,基本上都没有遇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大规模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我们要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作用、资本结构、资本特性和资本行为规律等问题作出我们的探索、找到我们的办法、总结我们的理论,在根本上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这样的探索和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彰显其科学品质。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推进新时代经济学说的发展和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重大突破。坚持运用守正创新的方法,使其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此外,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系列范畴和理论观点,都深刻地体现了对守正创新方法论的运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彰显其思维特色。问题导向、问题意识、问题倒逼等系列方法,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得到了深透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思维特色,这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创新。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问题上,提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是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枢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彰显其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一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对新发展理念的探索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系统性特征,在发展旨向、方法要义、实践指南和思想影响等方面昭示着全面系统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新发展理念集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等为一体,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系统回答。“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彰显其宏阔境界。谈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现实进行深刻探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重大理论贡献。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色。同时,在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意境上,提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在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也以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境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点与党课讲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创新【两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0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