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好文供参考!1/26旅游规划与开发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旅游规划与开发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旅游规划与开发范文【第一篇】关键词:旅游规划开发实践对接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56-02江西省要发展旅游,必须规划先行。江西省是一个大的旅游规划需求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但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导致旅游规划市场陷入无序状态。更深一步地,将会导致江西省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实践中不但不能很好地带来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导致生态负效应。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各地都在开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每一步都可以有创造性的思想,也可能步入误区。可见,能否正确地认识到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旅游景区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1、现状江西地区旅游规划的现状好文供参考!2/26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国外,又晚于北京和沿海地区,所以江西省的旅游规划虽然不断地被编制出来,这其中不乏优秀的规划,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设计缺乏新意,雷同模仿等问题十分严重,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其次,旅游资源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的职能部门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再有,旅游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人才严重不足。江西省已经出台的旅游规划,有省级、市级、县级、地区级旅游规划及景区景点规划。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可有效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合理分配客源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然而,其“乱、浅、弱、缺、偏、僵”的负效应也是不可规避的,旅游规划市场秩序混乱:项目策划缺少资源本质内涵的深入挖掘;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单薄;投入产出、资本运营形成缺项:对产业地位、目标思路把握不准;规划语句僵化。旅游开发实践的现状旅游规划编制出来,并不能说明其在实施过程中也能达到规划中的理想效果。旅游规划文本在实际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规划的终极价值在实践工作中体现,但实际开发过程中不少规划失去了指导和约束实践的功能。以旅游规划文本的实践价值大小为划分依据,可分两种情况:一是那些用以应付检查的规划,根本就无实践价值可言。二是应用到实好文供参考!3/26践中的规划文本,其中不乏有优秀的规划,它们在开发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规划在开发实践中遇到问题。譬如,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体制不顺:保护与开发关系处理不当;当地居民参与及受益不足等问题。2、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的对接旅游规划为开发实践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依据,旅游开发实践可以检验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可惜的是,不少规划文本完成后却是束之高阁,用以应付检查,规划的终极价值没有体现在实践工作中,不少规划失去了指导和约束实践的功能。另外,规划编制在进行招标时,从邀请的方式和对象来看,旅游规划的整个落实过程都有较大的随意性。随意性的存在,使评审工作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形式,严重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监督和约束,建立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在实际对接中存在以下问题:(1)规划文本在实施时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2)强调部门个体绩效,忽视联合协作;(3)强调开发的资本投资,忽视开发的智力投资;(4)强调内容的多样性,忽视精品培育等。上述说明,目前的旅游规划文本在指导具体的区域旅游实践当中的精准性不够,难以跟上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规划文本束之高阁,资源浪费。规划文本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规划过程的完成,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好文供参考!4/26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的过程。针对旅游规划在开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以资源为基础,做好个性化开发,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合作,突出特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规划指导开发:贯彻利益相关者原则;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3、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对接的重要性基于以上问题,不难发现虽然旅游规划是编制出来了,但在与开发实践对接时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即使是一个好的规划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世界旅游规划和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及江西省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寻求突破,不断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跻身国际旅游规划发展水平行列。目前,国内外对旅游规划的阐述不少,对开发实践的研究也很多,可是对于两者关系的论述和同步研究却很少。笔者之所以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是想在研究两者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找到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能够顺利对接的途径,使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使旅游产业能够获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尚未出成果。4、管理机制随着旅游规划的理念、技术、需求等因素的变化,旅游规好文供参考!5/26划迫切需要突破以往的瓶颈。为使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必要的。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建立约束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为避免“规划失灵”和“技术失灵”,在将规划文本应用到开发实践中时需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权力与权威、虚与实、滚动实施与跟踪监控相结合。约束机制要求将旅游发展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报批、实施的过程纳入到行业管理的有序轨道中,以便既保证规划的质量,又保障委托单位的利益。建立旅游规划后续服务制度它要求在制度上树立对旅游规划实施效果的高度关切感、责任感和必要的追踪制度以改变现阶段规划编制者重评审、轻实施的不正确态度,鼓励规划的编制者将自己的成果直接转化成旅游生产力:要鼓励对规划成果进行跟踪研究,若发现旅游规划未能实施,旅游主管部门应定出制度,组织和会同专家,特别是业主单位组进行跟踪,研究是编制方的原因,还是实施方的原因,或是大环境发生了不可预见的变化。综上所说,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的过程,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是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研究旅游总体规划与开发实践的对接,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的空白,以期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有用的发展途径及有效的理论指导。好文供参考!6/26参考文献:[1]郑向敏,侯志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若干问题思考[J].张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61.[2]袁军华。旅游规划,燃烧的“红线”――旅游规划应在实践中寻求突破。[3]蔡雪芳。发展江西旅游业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0,(4).[4]黄细嘉。江西旅游业在中部崛起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3).旅游规划与开发范文【第二篇】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保护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生物物种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或者保留自然历史遗迹纪念物。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之一。在自然保护区用于科学研究之外,一般地区可对外开放,在游览中进行自然知识和自然保护教育,促进游人身心健康。区别于传统旅游的知识层面和游览模式,基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成为新型旅游形式之一。新疆目前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5处;其中,8个为部级自然保护区,2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个地州市县级好文供参考!7/26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第三纪孓遗植物――野核桃及其生境,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2008年野核桃沟荣膺国家4A级景区。一、野核桃沟生态旅游环境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被称为“中生性植物群落博物园”的新疆野生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州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天山的支脉――凯特明山北坡伊什格力克山东段的江嘎德萨依,海拔900―1800米之间,面积约1180公顷,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唯一的野生核桃林,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两个野生核桃林之一。保护区从南至北,地势呈阶梯状错叠,由山地过渡为广阔的草原,在气温上表现为由湿寒山地逐渐过渡为较干旱的河谷平原,从中山到低山、平原、林场直线距离仅10公里,相对高差达1200米,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带状规律,表现了天山地区干旱山地典型的自然分带景观。2、生态旅游资源条件野核桃是第三纪末孑遗的珍贵古老树种,被植物学界称为核桃“活化石”,属渐危物种,维吾尔语称“江嘎德撒依”,江嘎德萨依野生核桃林分布面积达公顷。沟内除了野生核桃外有350余种高等植物,100种陆栖脊物,50余种昆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其独特的景观,堪称罕见。保护区内好文供参考!8/26生态旅游资源有2大主类、6个中类共24个基本类型。3、旅游开发现状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河谷东部与西部旅游圈的交汇地带,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区位整合的条件非常优越。距巩留县15公里,距离伊宁市约117公里,交通、通讯和物资供应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具备生态旅游开发能力。自2003年巩留县旅游局开始对保护区实验区进行探索性旅游活动和生物资源利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2008年到野核桃沟旅游的游客达到3万人次,通过近十年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野核桃沟已经成为新疆品牌景区之一。二、野核桃沟生态旅游的定位分析1、规划方向与目标倡导健康自然的生存环境,打破传统的“3S”环境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充分和谐共存的“3N”境界。以生态学为准则,根据系统变化和特点,科学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能开展高端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保护区。2、规划旅游定位巩留县野生核桃沟定位为:以珍稀植物保护区为生态保护核心,以野生核桃林为背景,以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植物景观资源为特色主景,以丰富的科考探奇、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生态观光为主题,融合地域文化特点,品位独特的高端生态旅游品牌。好文供参考!9/26产品定位:科普旅游产品和高端观光旅游产品。旅游形象定位:――世外桃源,“心林”之旅。产品形象定位:人类的生态课堂。三、规划布局及规模分析1、功能区划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已经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发展区、封育区、防护用材林区、实验区和隔离带(缓冲区)6个分区。其中生态旅游实施区域只能在实验区进行,实验区是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用以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实验和教学活动。缓冲区只限游览,采用木栈道的做法,对游览活动做到限时间、限空间、限路线、限游人数,将游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该项目规划中将实验区分为六片主题功能区:①迎宾管理服务区。是野生核桃沟风景区的前沿设施,集保护区的管理、服务、保障、医疗、环境监测于一体。主要功能为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了解游览参观规则等内容。②野果培育体验区。位于主路两侧至原管理站附近,主要将野生核桃沟内的特色果品实验林与实验区内的民风民俗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区产品,是进入野核桃沟游人体验到的第一个亮点。③高端生态度假区。位于项目规划区核心地段,由游客中心、度假精品旅馆、公共餐饮服务、会务中心等构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好文供参考!10/26④休闲娱乐活动区。主要是以接待服务区为核心的聚集地向南推进的沟谷两侧,至缓冲区边缘。是以体现民族传说故事的主题群和自然景观体验构成的开放式旅游地。⑤科学教育游赏区。是以江嘎德自然博物馆、百草堂、百果池及滨水垂钓园等为中心的南部区域。采用博物馆式的游览,为游人提供亲近水源、亲近自然,体味并深入学习了解的场所,将保护的层面提升到知识层面。⑥运动健身休闲区。位于实验区西北部的区域。主要为游人提供四季不同特点的游玩空间和环境,建立良好的运动健身场所。在该区域内设计了春夏秋三季滑草场和冬季滑冰滑雪场,区域内主要设施有滑雪服务站、滑草服务站、索道站等。2、规划地接待容量分析任何增长均存在极限,旅游游憩活动将干扰自然演替的行为,也影响野核桃沟整体资源生态。基于此认识,通过对保护区生态容量、游客环境容量和游览区服务人口的综合分析数据为参考,结合监测措施,对入区游客实施动态容量控制。为避免开发过度,该项目规划将环境容量值控制采用上限控制。四、实施措施与重点1、实施重点:①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利用;②充分挖掘古西域草原文化,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③强调生
本文标题:旅游规划与开发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1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