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4篇】
好文供参考!1/2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3、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2/21第一课时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一、揭示课题。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二、读通全文。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2、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思考:(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3、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三、学习生字。好文供参考!3/211、引导自学。自学前4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2、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查字组词。3、教写生字。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看第一幅图(上下两部分)。思考:(1)图上画的谁和谁?(2)他们正在干什么?(3)是什么时间?(4)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3、轻声自读。思考:(1)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比较课后作业第3题(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好文供参考!4/21(2)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画出来。(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个动词。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4、讨论。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5、朗读训练。(1)轻声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范读。(3)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4)指名读。五、课堂练习。1、用卡片指读4个生字、4个词语。2、抄写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2、朗读。朗读第一自然段。3、讨论。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好文供参考!5/21和事件的词语和句子各是什么。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学生轻声自读。思考:(1)“奶奶”为什么说张衡是“傻孩子”?(“奶奶”认为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的,张衡一颗一颗地数是白费劲。)(2)“奶奶”的话里,哪些词语是讲星星是数不清的原因的?(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3)“奶奶”说的“又在数星星了”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说明张衡非常热爱天文,经常数星星,有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4)“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张衡认为“能数得清”。)(5)张衡为什么说能数得清?(“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说明张衡热爱天文,观察星星的决心大,不怕困难,不怕麻烦;“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通过长时间的多次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进一步说明“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不只是在观察星星,而是在研究星星的运行规律。张衡小时候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2、讨论。好文供参考!6/21(先想后说,让全体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讨论。)3、朗读训练。(1)轻声自练。(2)指名读。(3)分角色练读。(4)分角色指名朗读。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轻声练读。2、学习生字。自学后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后,指导学生写“之、名、睡、楚”。强调“之”是3画,强调“睡”的笔顺。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爷爷”同意谁的意见?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爷爷”同意张衡的意见,从“爷爷”的前三句话可以看出来)“爷爷”都说了些什么?(“爷爷”前后说了6句话,包括三点:一是肯定了张衡观察得很仔细;二是说星星是分成一组一组的,每组都有名字;三是以北斗星做例子作进一步说明,使张衡又获得了新的天文知识。)4、教师讲授北斗星知识。让学生看书上第二幅插图,看北斗星和北极星,还可用挂图或幻灯片讲解。提问:好文供参考!7/21(1)北斗星和北极星之间是什么关系?“总是”是什么意思?(2)“爷爷”的后三句话和前三句话是什么关系?(后三句话是举例具体说明前三句话的)5、复述练习。指导、训练学生口述“爷爷”讲的天文知识,用“爷爷告诉张衡……爷爷还告诉张衡……”的句式练说,人人练说,同桌互说。强调用自己的话说,严禁背诵课文的语句。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轻声自读。思考:(1)“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张衡的想法,说明他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很感兴趣。)(2)张衡为什么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说明张衡从小就肯动脑筋,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不肯轻信,非自己观察,自己验证不可。也说明张衡观察星星的刻苦精神和认真态度。)(3)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张衡相信了“爷爷”的话?(果然)2、讨论。先想后说,人人练说。3、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2),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认识北斗星,认识比喻句。好文供参考!8/214、朗读指导。(1)范读。(2)人人练读。(3)指名读。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张衡对学习知识的刻苦、认真态度。五、课堂练习。1、抄写8个生字。2、抄写第五自然段。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篇】《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2、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3、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佳句,有诵读古诗的兴趣和愿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好文供参考!9/21(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3、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二、合作交流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三、品读感悟再读诗句,想象画面。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好文供参考!10/21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3、读三、四行诗句。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四、巩固延伸1、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好文供参考!11/21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指导书写“遥”、“瀑”写得左窄右宽。“疑”:右上方是“匕”,不是“”。练习用钢笔描红。第二课时1、背诵《望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自读识字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二、合作交流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三、品读感悟精读诗句,想象画面好文供参考!12/21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好文供参考!13/21(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四、巩固延伸1、指名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反复练读。练习背诵。2、指导书写。“柳”左右结构,“窗”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学生描红练写。3、背诵课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好文供参考!14/21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感情朗读三、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1、欣赏作品,导入课题:出示挂图:《斗牛图》和《归牧图》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板书课题:21、画家和牧童(学生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二、合作交流好文供参考
本文标题: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6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