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课文大体由四个版块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块引导学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这是本课的难点;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以观察、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搭建斜坡”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学中,教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全过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技能,养成了记录的好习惯,但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强,对实验获得的数据不善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学生对斜面的变形螺旋没有认识基础,而且学生在认识“直线斜面”到“螺旋”有一个思维的跳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螺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课教材设计了“认识生活中的斜面”、“发现斜面能省力”、“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探究斜面的变形”、“讨论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教学内容。结合本册教学重点和本课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计为一课时。本着“用教材教”,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和整合的理念,本节课整合了“发现斜面能省力”与“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参考资料,少熬夜!与拉力变化的`规律”。在“发现斜面能省力”一环节加入“比较垂直提升小车与斜坡提升小车”的体验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数据发现“斜面能省力”,“发现不同斜面省力还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同斜面省力不同?”进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从实践到发现、提出猜想、讨论做法、实践验证”等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在“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一环节,将“怎样才能爬上陡峭的山?”的探究活动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设计上山公路。教学设计理念1、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其中的乐趣。2、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节课力争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3、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堂拉近,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组成。◆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结构: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逐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本课教学采用五个环节实施教学:“创设情境引入――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联系实际——延伸课外”。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三角形纸片、多媒体课件等。分组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记录图(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参考资料,少熬夜!1、图片引入: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今天晚上我要参加一个宴会,于是决定把电动车放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帮我把电动车推进教学楼呢?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找男老师帮着推,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4、出示南京古塔和金字塔的图片,介绍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斜面来搬运石头和泥土的。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设计实验: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1)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2)只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3)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4)实验只做一次够吗?(不够)为什么?(不准确)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师: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1)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2)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3)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温馨提示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4、学生分组实验,做好有关数据记录。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7、交流发现,得出实验结论:使用斜坡能省力。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1、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斜面省力。现在老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刚才我也是按照同学们的主意,让门卫的张爷爷帮我找木板,搭建斜坡。但是张爷爷给我找了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同学们你们认为我选哪个木板搭建斜面比较好呢?(学生发表意见)2、谈话:今天在每个实验桌上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和一个盒子,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那么在做实验之前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提出注意事项)3、实验要求:(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参考资料,少熬夜!(1)控制条件:斜面的高度一定。(2)反复实验取平均数,确保实验准确。(3)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4)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验结论。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5、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6、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简单地说,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四、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践(一)认识变形的斜面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师:(课件出示一座高山)今天小明想去登山,这不遇到了一个难题,你瞧前面的山路太陡,太危险了,下面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帮助小明很轻松、很平安的到达山顶,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4、出示盘山公路图: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5、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6、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7、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组长汇报)2、出示斜面应用图片: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1)引桥(2)斧头、凿子(3)立交桥(4)旋转楼梯(5)开瓶器(6)骑自行车上比较平缓的斜坡五、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得到了哪些启示呢2、课后思考: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六、板书设计(略)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比较的能力,并做好记录;2、认识花的结构及名称,通过“解剖花”一实验,发现花的共同特点,知道如何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3、培养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的花,和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能力。二、重难点认识花的结构及名称,通过“解剖花”一实验,发现花的共同特点,知道如何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三、活动准备每小组选一种花(共提供3—4种选择),小镊子,放大镜,托盘,探究记录卡。四、活动过程(一)知晓学生的已有概念(活动流程:了解学生对花的认识———观察示例花的结构)1、提问:你知道花的结构吗?2、教师出示一种常见的花(完全花),让学生观察花的特征,并对花的结构进行描述,并思考是从什么特征进行描述的?(引导:颜色、形状、数量……等)(二)初步形成概念(活动流程:引入———讨论“解剖”———认识花的'结构名称)1、引入“解剖”:你想知道花里的“秘密”吗?2、小组讨论:如何解剖?3、尝试解剖:请1—2名学生上台尝试对花进行解剖;4、认识花(完全花)的结构及名称,简单区分“雄蕊”和“雌蕊”。(三)探究深化概念(活动流程:解剖花———发现、对比花的结构)1、认识提供实验的几种花的名称,问:“是不是这些花的结构都一样呢?”;2、以“花言花语”强调实验注意事项;3、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各选一种花,对所选的花进行解剖,并作好记录,填写好实验探究卡;4、小组汇报,集中交流;5、对比花的结构,引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再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四)拓展、应用概念(活动流程:说出花的结构名称,归类“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PPT展示各种花的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花;2、让学生指认花的结构及名称,并归类“完全花”与“不参考资料,少熬夜!完全花”;3、德育渗透:“花儿的自白”。(五)课后活动课后寻找自己喜欢的花,设计并建立“档案卡”。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参考资料,少熬夜!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选用什么材料做?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六、作业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
本文标题: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6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