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9《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有的人·教案【第一篇】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好文供参考!2/19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出示幻灯片7)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好文供参考!3/19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二、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好文供参考!4/19(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淖匀蛔刺阉没馐缎翁赖慕缦薇渥龅赖碌摹⑸竺赖呐卸稀s谑牵械娜松此溃械娜怂兰瓷庠诳蒲鲜遣豢伤家榈模谝帐跎先肥钦媸悼尚诺模徽饫锴楦械囊蛩仄鹱啪龆ǖ淖饔谩?br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2)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好文供参考!5/19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题词》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出示幻灯片9、8,齐读)(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三、再次品读诗歌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四、课内延伸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好文供参考!6/19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六、课内练习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七、课后练习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教后反思:《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读懂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2、感受鲁迅的伟大,培养准确的人生观。3、锻炼大胆质疑、自求自得的阅读素养。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好文供参考!7/19出示提示(幻灯片):1、(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绍兴)(早)(弃医从文)答案两个字(生说了之后请说出原因,其中弃医从文:鲁迅最早想学医来解除人民身体上的病痛,但后来他发现当时中国人民更可怕的病是心理上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唤起人民的良知、骨气。)2、(匕首)(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36年10月29日下午5点25分)答案三个字。3、野草:鲁迅认为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同时把地面比作反动势力,把地下的熔岩比作革命的火焰。只要能让革命火焰冲出地面,他愿意在熔岩中与反动派同归于尽。二、揭示课题1、幻灯片出示:面对敌人他横眉冷对,为人民他愿作孺子牛。2、组织讨论伟人逝世,政府部门或者民间会可能举办的活动。3、介绍写作背景,揭示题目。三、读通读顺诗,个人大胆质疑1、同学自由朗读全诗,两个要求:⑴读通读顺;⑵读出问题并做好记号。好文供参考!8/192、检查朗读。3、再读诗。要求:边读边想,从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着手,把握每一小节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4、组织学习第一段。5、小组自由学习其他段落。四、质疑,理清课文脉络1、交流问题。2、师设疑:分别指得是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得到怎样的下场?五、朗读升华感受1、音频朗读。2、学生点评。3、齐读。六、组织拓展1、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着本诗的格式也来写两节诗,写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如纪念雷锋有感,也可以是一类人。2、交流。七、总结作业1、背诵。2、完成个人诗稿。好文供参考!9/19《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教学难点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好文供参考!10/19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2、再读课文(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5.欣赏诗歌。某人好文供参考!11/19泰戈尔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好文供参考!12/19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齐读诗歌。2.品读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对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对比的角度各是什么。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曾经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好文供参考!13/19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朗读示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其他诗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六、学习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1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
本文标题:《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9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