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两小儿辩日教案精编3篇
好文供参考!1/17两小儿辩日教案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两小儿辩日教案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两小儿辩日教案11.会写“辩”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故事内容,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名句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交流资料。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件出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好文供参考!2/17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好文供参考!3/17(1)教师领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齐读。(3)分小组读。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自读理解,合作交流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1)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l问其故。l及日中则如盘盂。l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l孰为汝多知乎?l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l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l孰为汝多知乎?3.理解全文的意思。4.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好文供参考!4/17课件出示:l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l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l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争论的问题:人物观点依据(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3)对话交流,填上表。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课件出示:小儿甲小儿乙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好文供参考!5/17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设计意图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课件出示动画)课件出示: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好文供参考!6/17启示?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4)演一演。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阅读主题丛书《日近长安远》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日近长安远》2.完成下表。问题:观点依据好文供参考!7/173.晋明帝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考很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说远是从客观考虑,说近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晋明帝对京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京都却无法亲近。三、板书板书设计一:日初盘盂日初远日中车盖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日初沧沧凉凉板书设计二:两小儿辩日一儿近(大)远(小)一儿远(凉)近(热)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设计一、导入1.说说你了解的孔子好文供参考!8/17(学生交流,教师以课件进行补充)2.咱们学过孔子的哪些名言?(回顾孔子名言)3.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却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给难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二、揭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辩”师:注意观察这个“辩”,它的中间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联系?2.对于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通,解意,悟理,背诵)三、读文1.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对方的优点和不足2.教师配乐朗读3.指导学生读好关键字,读出停顿和韵律四、解意1.谁能以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2.抓住“孔子不能决也”(1)“决”是什么意思?(2)让孔子不能决断的事是什么?(两小儿辩斗)好文供参考!9/173.什么是辩斗?辩斗需要什么?(观点和理由)4.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画出两小儿的理由。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1)小儿甲:日初近,日中远小儿乙:日初远,日中近(2)图片辅助理解“车盖”和“盘盂”的区别创设情境辅助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3)引导学生带动作读两小儿辩驳的理由,注意读出对比五、辩斗1.两小儿说的是不是事实?(是)2.可他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由,谁又说服不了谁,就要据理力争,用文中的话就叫做——辩斗3.同桌之间互相辩斗4.指名上台演示,指导学生加入一定的神态、动作加强语气5.全班分两组进行辩斗六、悟理1.就在他们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谁来了?他有结论吗?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什么态度?好文供参考!10/173.体会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4.孔子为何不下结论,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再次齐读。5.你佩服这两个小孩吗?理由?(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6.引导:孔子“不能决”是一种智慧,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也是一种智慧。七、拓展1.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该如何回答他们?2.补充相关常识(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好文供参考!11/17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3.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三一刀客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4.拓展阅读《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八、板书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日初日中小儿甲近(车盖)远(盘盂)孔子不能决也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探汤)好文供参考!12/17两小儿辩日教案2一、小学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尤其是笔试,目前仍然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能力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辖的教研机构命题的正规试卷,内容有了较大的改革,更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以现行的小学语文试题为例,有关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方面的题目明显增加,其他方面的题目多为新颖的内容和形式,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个可喜的变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引导、促进作用的。二、小学语文试卷评改的现状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没有站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高度做好评卷工作。在改卷时,以教材内容、教学参考书或出卷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为“唯一标准”,认定这些“标准答案”不放,该给分的不给分,误导学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如六年级语文的一道试题:例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请照样子写句子:天气真冷啊,冷得?摇?摇。笔者认为,例句的后半句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绿,写清楚了绿的程度、绿的样子,所以学生的答题只要具体地写出天气冷的程度,冷的样子就对,就应该得分。这样才能给学生思维留好文供参考!13/17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驰骋想象,自由、自主地运用生活和语言的积累。有的老师认为例句是用比喻的方法将“绿”具体化的,所以一定要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具体化才算对,因而将诸如“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大家直打哆嗦”、“冷得大伙儿的手脚都僵了”、“冷得缩成一团”的答题划上“×”。笔者认为这种评改是不严格、严谨的,很古板、僵化,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细想,该试题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具体化固然是好的、对的,但不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写具体也是对的,如“冷得呵口气碰着墙壁也变成了冰花”,这样的句子不也很生动优美吗?又如:仿写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学生答案: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2.盘山公路就像一条飘带,也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笔者认为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因为把书拿来比喻可以,把盘山公路拿来比喻也可以——学生写什么事物都行,只要比喻恰当。如果认为一定要用书作比才对,那么未免范围限制得太小了。如果题目是: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摇?摇),就像(?摇?摇),就
本文标题:两小儿辩日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9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