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课时9 语言连贯之语句衔接——保持一致,代入恰当
课时9语言连贯之语句衔接——保持一致,代入恰当课堂讲义复习任务能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子,做到语言连贯。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Ⅰ、2020新高考Ⅱ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语言连贯考查总体特点:①考查的频率“高”(或“热”)。无论采用何种题型,连贯题从未“缺席”过全国卷。②考查的题型“活”。或用客观题,或用主观题;或用复位题,或用补写题,或同时用两种题型。③考查的重点“显”。虽然题点、题型在变,但有一个重点很突出,那就是情境补句。该题型近5年来,除2018年暂缺外,都是必考题。④考查的趋势“综”。单独设题的可能性有,但很小,更多的是命题趋向综合性、情境化,即提供一个语段,与词语、病句、修辞等一起考查,尤其是情境补句题,不大可能再单独设题了,更多的是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2)语句衔接考查特点:①所选句子或为语段中完整的一句,或为语段中完整句子的一部分。②与上下文高度衔接,几乎都有“过渡”性质。③采用单选题型,与词语、病句等一同考查。2018—2020全国Ⅰ、Ⅱ、Ⅲ2021全国甲、乙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语言连贯的要求一、保持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对象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从句子连贯的角度看,保持主语前后一致最重要。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答案C解析从上文来看,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D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故选C。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富春江是水袖长卷,是袅袅幽香,是万种风情,她把激荡的浪花涌向了这片土地上繁衍的子民,像美妙的音符叮当作响,相伴左右。富春江的款款江水像一条蓝幽幽的飘带,缠绕山间林舍之间,流淌,闪烁,移转,歌舞;(),隐隐绰绰,如梦如幻,宛如西子,婀娜中有矜持,蕴藉间现动人。A.而淡淡的雾霭把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笼罩起来,映入于宽阔的江水中B.而淡淡的雾霭笼罩了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映入宽阔的江水中C.而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为淡淡的雾霭所笼罩,遂映入宽阔的江水之中D.而被淡淡的雾霭笼罩的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映入宽阔的江水中答案D解析A、B两项的主语与下文的主语不一致。C项略显文言句式,语体不合,且选项内部分句的关系不合逻辑。故选D。二、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性句式是指句子的形式,即句子内部的语言结构。句式一致包括句子成分相同、词性色彩一致、关联词搭配得当等。句式一致既有利于保持话题统一、主语一致,又有利于体现内容上的承接关系,使语言衔接更严密。具体要求表现在:(1)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性,也就失去了连贯性。(2)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3)复句中,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方兴未艾的网络剧期待名监制、名导演、名演员等优质影视制作力量加入,以丰富网络剧的创作资源和发展可能性,(),继续推进网络剧的精品化之路。A.让更多有潜力的人能得到引导帮扶,施展才华B.引导帮扶更多有潜力的人施展才华C.更多有潜力的人会得到引导帮扶并施展才华D.通过引导帮扶,更多有潜力的人能施展才华答案B解析根据瞻前顾后的原则,括号前后两个分句“丰富……”“继续推进……”都是动宾结构,由此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只有B项的句式结构与前后文一致,故选B。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答案D解析由下文可知,此处的主语应当是“石头”,排除A、C两项。D项的表述方式更能强调阳光和雨露的作用,这正与下文的叙述相契合。故选D。三、保持顺序的合理性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1.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东四牌楼是四条大街的交叉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________,是一望无际的。①所以商店林立,市容繁盛②所以市容繁盛,商店林立③不是一亩两亩,也不是一株两株④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两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1)中两句的排序,①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2)中,④与句末的“一望无际”形成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故选B。2.(2021·天津)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B.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C.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D.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答案D解析此处是说时间带给人们的感受。从程度上看,应先说“切肤之痛”,再说“无能为力”;先说“飞速流逝”,再说“永不复返”。故选D。四、保持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1)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分句,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2)巧妙使用意义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义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相同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顶真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3)恰当使用过渡性词语或句子。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从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从一个场面转到另一个场面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句子甚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的生涩、不流畅。(4)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与呼应。词语的呼应包括语序的呼应、语义的呼应、语言的和谐、词语的重现、词语的省略等;句子的呼应包括句式的调整、句式的统一、句子的首尾相接、句子的移位等。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答案C解析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的是C项。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儿。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儿,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儿。这些活儿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粗读①句与②句,意思上并无太大差别,但是②句里,“远处看”看到的是“宝塔”“坐落在山顶上”,作谓语的动词“看”与“宝塔”衔接紧密,而且这样表达,陈述对象都是“宝塔”,非常畅达。虽然③句和④句的意思相同,但是③句强调的是“他们”怎么样,而④句则把“这些活儿”放在句首作复指成分,这就使得句间的衔接紧密顺畅。活动二掌握语句衔接题的答题要领语句衔接题是一种高频常规题型,答好这种题型要做到:1.读语段首先读懂语段,明了大意,明确语段话题是什么,括号前后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2.析选句析选句,了解选句表述的内容是什么,是否合常理,明显不合常理的即排除。把握选句的主语(或前一分句)是什么,宾语(或后一分句)是什么,句式有何特点。3.入语境把选句放入原文括号内,看看话题是否一致,如选句的表述和语段的话题(强调点)相悖,即排除。然后看选句是否承上启下,选句的主语(或前一分句)是否承接括号前的内容,选句的宾语(或后一分句)是否引起括号后的内容。前后句式、照应是否一致。1.(2021·新高考Ⅰ)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答案A解析材料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为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的结果”,后者说“雪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由此确定答案为A。2.(2020·全国Ⅱ)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答案C解析文中括号前语境提供了商代早、中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但句末用句号。括号后用逗号,后文语境为“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即所选句子与后文要连接得住,语气上要贯通。结合所给选项,再依据后文语境文字,可以看出,括号及后文语境合到一起是一个表因果的句子,阐述了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的观点及理由,且这个观点是相较于青铜器铭文而言的。四个选项,语序差异最大,两项没用关联词,一项用了一半关联词(“由于”),只有一项用了一组关联词“由于……所以”。综合起来看,从衔接连贯的角度看,不管是括号内的句子内部还是括号句子与后文语境的衔接,只有C项最为恰当。随堂练习1.(2021·全国甲)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A.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B.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C.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D.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答案C解析根据后文衔接的“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
本文标题: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课时9 语言连贯之语句衔接——保持一致,代入恰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0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