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实用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5北师大版实用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北师大版实用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好文供参考!2/15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昌吉市第一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好文供参考!3/15并列式计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2+2+2+2=8(人)1+2+3=6(人)②划船的有几人?3+3+3=9(人)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4+4+4+4+4+4=24(人)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好文供参考!4/15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教材第5页“试一试”的题目)①独立列式;②相互检查;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④全班汇报、反馈。(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1、看图列式。(电脑出示)○○○○○○○○○○○○好文供参考!5/15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这是()个()。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5+5+5=15,这是()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4+4+4+4+4=20,这是()个4相加,乘法算式是()×()=()×()=()。3、拓展练习。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4、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好文供参考!6/15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021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授课教师: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好文供参考!7/15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课题提示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二、教学新课(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好文供参考!8/15还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2、为什么用加法算?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1)填空。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②86+124=()+86()+25=25+a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不变。好文供参考!9/15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律。⑤一个数加上(),是原数。(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430+270=280+420()28+a=a+28570+250=250+570()40+30+10=40+10+30()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三、课堂小结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的第1、2题。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例1(略)7+0=70+7=70+0=0(画示意图)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137+357=494(千米)137+357=494(千米)137+357=357+137加数加数和18+17㈡17+18好文供参考!10/15答:(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a+b=b+a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一、说教材《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别。但是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二、说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三、说教法、学法好文供参考!11/15“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四、说教学流程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拓展延伸,锻炼能力下面我说一下,第一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看吗?(课件演示:儿童乐园)好文供参考!12/15因为儿童乐园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地方,所以我便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这样便可以一下子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便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设置疑点,探究新知”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情境图,提醒学生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可能发现的信息有:每架飞机坐2人,有4架小飞机;每条船坐3人,有3条船;每节车厢有4人,有6节车厢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每类游艺活动参加的人数是有特点的,如:每架飞机坐2人,每条船坐3人,每节车厢有4人,为引出乘法打下基础。2、接着,让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实用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0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