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班《捉老鼠》教案(通用4篇)
小班《捉老鼠》教案(通用4篇)教师必须把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整合到教案课件中,因此,教师定制教案绝对不能心浮气躁。教师应重视教案的可用性和效果性,以优化教学成果,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强烈推荐对“小班《捉老鼠》教案(通用4篇)”教案”有关的高质量文章,千万别错过,如果您想了解更深入的信息,欢迎继续翻阅以下内容!小班《捉老鼠》教案篇【第一篇】[目的]发展身体的灵敏性,提高兴奋性。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准备]垫子或空地,带子若干条。[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两人一对,面对面站好。每人腰上系带子一条,带子后背处留出一段后带。[规则]不许抓、不许摔。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许跑出界外。两人互抓,决定胜负以后,就停止。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到的多者为胜。反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跑跑跳跳的户外游戏,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本次游戏《捉尾巴》,是幼儿第一次接触这种具有较强合作性的游戏。在游戏开始时,大部分幼儿不知道怎样逃避别人的追赶,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技巧。经过几次反复的游戏后,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同伴间合作的意识也更强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十分兴奋和喜欢,当捉尾巴的人来捉他们的尾巴时,他们都开心地跑向四周,角色很投入,所以后半部分的游戏进行的较顺利,孩子们真正的从中体验了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课后,从理论上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没有过多限制幼儿。不足之处是缺乏教师更大的灵活性、应变性。我想,小班的孩子其实还是喜欢玩易掌握的单一的动作的游戏,他们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喜欢角色化的游戏内容,而角逐、竞赛、运动量大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班《捉老鼠》教案篇【第二篇】目标:1.会唱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做穿大鞋的模仿动作。2.体验在活动中的有趣、快乐。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准备:1.初步会唱歌曲《穿大鞋真有趣》。2.给每位幼儿一双成人的大鞋。过程:1.复习歌曲《穿大鞋真有趣》。·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2.练习穿大鞋的动作。·幼儿穿大鞋边唱边走。·幼儿脱下鞋子,模仿出自己穿大鞋左右摇摆的样子。3.完整地表演歌曲2—3遍。4.幼儿穿上大鞋跟着音乐歌表演,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建议:1.在活动前让幼儿多次欣赏歌曲,并初步能跟唱。2.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在集体面前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3.请幼儿涂色“有趣的大鞋”。评价:1.喜欢演唱,并能初步表现歌曲的有趣。2.能初步跟随音乐表现穿大鞋走路的动作。[附]歌曲穿大鞋真有趣1=F4/4马成词曲[1][3]1330︱3550︱4?46604︱3?3220︱穿大鞋真有趣,踢拉踏踢嗨踢拉踏踢。[5][7]1?13330︱3?35550︱4?4655︱2110║当个小鸭子,跳个摇摆舞,踢拉踏踢踏踢踏踢。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趣教育法,提问法,个别交谈法。2.整个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3.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和轻松。让孩子玩的愉快,学得轻松。4.在这个活动中,肯定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给予批评和指正小班《捉老鼠》教案篇【第三篇】活动目标:理解故事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讲。懂得遇事要勤动脑,多去思考。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活动准备:《老鼠灰灰的计谋》故事活动过程:一、讲故事第一段1、灰灰发现谁朝自己家走来?——大白猫往灰灰来。2、白猫来灰灰家干什么啊?——它们来抓灰灰吃掉。二、讲故事第二、三段1、灰灰原来想去谁家躲一躲?——灰灰想去自己的亲戚家。2、灰灰躲得了大白猫没啊?——没有,白猫堵住洞口了。3、灰灰这时这么样啊?——着急,怕被猫吃掉。三、故事最后三段1、灰灰为什么跟白猫那么说?——是灰灰想出来的逃跑的办法。2、猫们做出什么反应?——猫们打在一起。3、猫最后吃到灰灰没啊?为什么?——灰灰逃跑了,猫上了灰灰的当。四、讲故事1、用自己的方式讲,并绘声绘色的讲。2、讲完以后一定要表扬,增加积极性。活动结束1、要学会勤动脑,多去思考。2、要懂得互相信任,不要贪婪。小班《捉老鼠》教案篇【第四篇】一、活动目标: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2、能听辩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2、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三、活动过程:1、小老鼠吃米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2跟着音乐做动作。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3再次表现。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2、大猫来了1听辩音乐。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辩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2明确游戏规则。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3、游戏:猫捉老鼠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师:谁想做大猫?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本文标题:小班《捉老鼠》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0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