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质检卷(B卷)(含解析)
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质检卷(B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编者按:4月18日,中国经济首季报出炉。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基本稳定,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开局总体平稳。但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形势怎么看、就业压力如何解、产业链供应链如何稳、小微企业困难如何破……新华社记者梳理当前中国经济十大关切问题,采访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进行解答。(一)统筹防疫与发展,如何算好大账?3月以来,本土疫情波及30个省份,既有上海、深圳等万亿级GDP强市,也有吉林等农业大省,辐射区域广,链条长,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放大。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频频质疑中国严格防疫“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社会上也有“躺平”“与病毒共存”等论调。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算的是大账、生命账。防控工作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脆弱群体风险大。我国14亿多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极易丧失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反观,今年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放松防疫政策,但结果是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激增。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亿,死亡病例逾619万。英国疫情3月以来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有英国媒体人指出,与新冠共存政策“无异于一场豪赌”。再来算经济账——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是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2020年,正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才最终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位置。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实现动态清零难度进一步升级。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带来短期经济冲击,但中国抗疫实践进一步印证:一时的“管”正是为了更好的“放”。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不误农时保春耕。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农情调度显示,目前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19.4%,进度同比快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争分夺秒抓复工复产。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山东,3月29日宣布自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吉林,4月14日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上海,本轮疫情传播指数已由2.27下降到1.23,4月16日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一方面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坚持科学精准防控,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者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二)应对空前压力,就业能否稳得住?经济下行压力,首当其冲影响就业。最新统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就业前两个月温和开局后,3月波动明显。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其中3月为5.8%。招聘机构数据显示,本是传统旺季的3、4月,就业市场走势低迷。在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就业能否稳得住?从就业需求看,总量压力在加大。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二者均为近年新高。从岗位供给看,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加、招工放缓,甚至减员、裁员。原本吸纳就业较多的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及接触性服务行业,招聘需求明显下滑。从供需匹配看,“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青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增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3月,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16%,为近几年同期最高值。稳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今,一个鲜明特征是就业优先导向进一步强化。稳就业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并充分体现在各项政策中。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17.58亿元,比去年增加51.68亿元。抓基本——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显著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可提至90%;允许地方再拿出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技能培训,并向困难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千方百计稳企业、稳岗位。保重点——研究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举措,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百万见习岗位募集、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春风行动”为农民工、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服务……多管齐下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拓空间——加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灵活就业政策,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及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补齐权益保障短板,更好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作用。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的同时,还应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储备,全力以赴稳住就业基本盘。(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9日第07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奥密克戎并不是“大号流感”,它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球造成了超5亿人的感染以及逾619万人的死亡。B.今年3月份,青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增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同期的失业率为近几年的最高值。C.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1.68亿元,这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业优先导向的进一步强化。D.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的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助于为补齐权益保障短板探索路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0年和2021年两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达到5.1%,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领先的位置,这得益于我们能够率先控制疫情。B.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恢复态势,开局总体平稳。但进入3月后,受世界局势和国内疫情等突发因素影响,经济也产生了一些波动。C.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而安全的条件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D.2021年以来,中央出台了多项保障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这些政策措施,旨在缓解当下就业需求多而岗位供给少这一突出矛盾。3.下列新闻事件与本篇报道侧重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技工学校举办的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课上,授课老师为学员们讲解电工知识。B.湖南省芷江县开展“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为群众送去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科普宣传、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C.长春市召开专门会议,分类研究企业员工返岗条件,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支持企业的复工复产。D.四川省“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中,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麟带队走进四川振通检测公司调研就业。4.一、二两段是编者为该新闻写的按语,请根据材料,概括按语的功能。5.文中画线句子读来令人振奋,请分析这两段话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爱国主义是现代人才持有的观念,但贯穿历史长河的爱国精神却源远流长,它是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正确地认识古人对国家的理解和爱国情怀是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问题。爱国突出的是国家观念,这在政治学说中是最容易搞混乱而又最具有煽动性的问题。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与太平盛世、社会转型时期,对爱国的评判往往有不同的准则;战争时阶级的、民族的含义又有多种论断。《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无祖国,这表明在推翻民族压迫运动中和民族解放运动结束后,报效祖国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每当社会面临变迁之际,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唯一途径,爱国主义与社会变革的一致性,成为爱国主义在这特定时期的表现形式。这种情况在近代史上不乏其例,最先觉察传统社会积弊、力求正视现实、学习西方、引进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分子,往往遭受媚外忘祖的攻击。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因为倡导洋务,传播西方文明,见识超群,背着一辈子的黑锅,郁郁而终。那些因循守旧的卫道士却以爱国保种自居,大学士倭仁指责学习西方科技是用夷变夏,其愚昧冥顽在近代史上是出了名的,名为爱国实为误国。当然倭仁为官还是清廉的,但人品和历史作用不是一回事。爱国主义是很复杂的,是不是爱国,不是看口头标榜,也不是一成不变,它常常因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可以被各种势力所利用。因此,正确理解古人爱国的内涵,才能科学地扬弃、创造性地运用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爱国表现有多种内容。其一是对父母之邦的依恋和对故土的热爱。其二是忠君。由于君国一体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忠君也是忠于国家的表现。当国家利益与君主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服从君主,放弃国家利益,那就是愚忠,不可取,但忠君确实是古人的爱国观念,这是不能苛求的。其三是为发展中华文化所作的认同和反思,也是爱国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进犯中原,虽然他们是侵略者,但最后又认同中原文化并被中原文化所同化,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地壮大了中华民族。当然,这不是否定汉族抗击进犯的民族英雄,二者是在不同范畴进行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的一组悖论。对这种悖论不能用简单的办法加以肯否,犹如今人既肯定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也赞扬孟姜女对秦暴政的谴责。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有一致性也有相背反的情况,对于爱国,则要看其具体内容及其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不能一概而论。上述三种情况的社会效应是不一样的。最具有人民性和普适性的是第一种,父母之邦是不可取代的。正如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养母、继母,但生母只有一个。这是不可选择、不可更替的,因为是唯一的,所以又是神圣的、至上的,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最壮烈而又最令人痛惜的是忠君报国,最典型的例子是岳飞。有人认为,岳飞是被冤杀才出了名的,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如果不是冤狱,岳飞只是千百个民族英雄中的一个,最出名的可能不是他而是别人。但是,他的千古冤狱和愚忠而肇致的国破家亡,却博得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景仰。人们为末路英雄一掬同情之泪,成就了岳飞的赫赫声名。对统治者来说是成王败寇,但民众往往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善良和同情弱者的民族心理的反映,也是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并不同步的一例。爱祖国、忠君和发展中华文化作为传统爱国精神的三项内容,已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变化。忠君早已被淘汰,爱祖国和爱中华文化本是二位一体,祖国是父母之邦,生于斯、长于斯是自然生态;接受祖国文化熏陶,形成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是社会生态。祖国不单是故土的疆域,也不仅是同种人聚集的地区,还是一种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人情风貌,这是人们永远舍弃不了的情缘。纵使浪迹海外成为外国公民,依然能与祖国文化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葆有一颗中国心。这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优良传统。爱国旗号可以被各种目的利用,以爱国名义而招致祸国殃民的,或以褊狭的民族情绪混同爱国而致误国后果的,在中外都不乏其例。普通百姓尽管主观上竭尽爱国热忱,但也可能在狭隘的民族主义鼓动下,接受误国导向,其性质虽不同于卖国,但由于一哄而上的群体性,往往酿成事端,败坏国家的声誉。所以对爱国主义还需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和科学的理解。(摘编自刘志琴《爱国和误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贯穿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B.国家观念是最容易搞混乱而又最具煽动性的问题,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标准。C.爱国可能被各种势力、目的利用而致误国,因此对爱国主义需保持清醒意识和科学理解。D.君国一体的封建社会,忠君是古人爱国观念的体现,不能苛求,但要知道那都是愚忠。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常出现不一致,比如倭仁为官清廉,但他愚昧冥
本文标题: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质检卷(B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2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