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八(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邓承修,字铁香,广东归善人。举咸丰十一年乡试,入赀为郎,分刑部。转御史,遭忧归。光绪初,服阕,起故官。与张佩纶等主持清议,多弹击,号曰“铁汉”。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久之,迁给事中。光绪十年夏,法人愿媾和,承修联合台谏上书,极言和议难恃。旋与司业潘衍桐密上间敌五策,并劾李鸿章定和之疏。亡何,法果败盟,侵台湾鸡笼,枢臣议和战未决。于是承修再陈三策。自此,陈说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见采纳。明年,赴天津佐鸿章与法使巴特纳商和约,定新约十款。还,乞归省。未出都,命赴广西与法使会勘中、越分界,至则单骑出关会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据约欲先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阳以文渊、保乐、海宁归我,而阴电其驻京使臣,诋承修违约争执,谓非先勘原界,势将罢议。朝廷不获已,许之。承修遂有三难二害之电奏,疏入,不省。光绪十二年,法人别遣狄隆•狄塞尔来会。适法官达鲁倪思海为越人击杀,狄使惧,又耻而讳其事,坚请按图画界,朝旨报可。于是首议江平、黄竹、白龙尾各地割隶越。承修指图籍抗争,狄使不能屈,欲分白龙尾半之左归我而右归越。承修以其地为钦海外户,法得之则内逼防城,外断东兴、思勒,是无钦、廉也。议久之,暂与定约三条,犹未决,而狄使竟以兵力驱江平、黄竹居民内徙。朝廷虑启边衅,命先勘钦西至桂省全界,承修遂与订定清约,语详《邦交志》。十四年,谢病归,主讲丰湖书院,读书养母。十七年,卒于惠州。(节选《清史稿•邓承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B.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C.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D.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科举考试在明朝时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B.遭忧,也称“丁忧”或“丁艰”。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C.枢臣,“枢”是指门上的转轴,引申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枢臣即指宰辅重臣。D.图籍,也称“图簿”,即地图和户口册,代指疆土和人口。《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鲍彪注:“土地之图,人民金谷之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承修敢于直谏,痛陈时弊。和张佩纶等人主持清议,他经常弹劾揭发有罪的官员,被人称为“铁汉”。他先后上书“陈七事”“陈八事”,直指当时社会弊端。B.邓承修目光长远,足智多谋。法国人想与大清缔结和约,他认为法国人的和约不可靠,上书竭力规劝皇上。随即和司业潘衍桐秘密上奏离间敌人的五个策略。没过多久,法国人果然破坏了盟约,入侵台湾鸡笼州。C.邓承修不卑不亢,不畏强权。与法国缔结和约讨论中越边界问题时,法国使者想先按原来界限划分,他却据理力争,法国使者不能使他屈服。D.邓承修尽忠职守,深受重用。在朝廷为官期间,他兢兢业业,为国为民,针对时政,屡次上书朝廷,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承修再陈三策,自此,陈说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见采纳。(2)适法官达鲁倪思海为越人击杀,狄使惧,又耻而讳其事,坚请按图画界,朝旨报可。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①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注)①鹾(cuó)贾:盐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B.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B.母忧,意思是母亲的丧事。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也称“丁艰”。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D.故事,有很多种含义,可指旧事、旧业,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还可指典故等,文中是指先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士祯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康熙曾询问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等人向皇帝推荐了王土祯。康熙召见了他,也很赏识他,于是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B.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他在任职时曾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等人减刑,并为因救父而杀人的阎焕山和郭振羽争取到改判缓决。C.王士祯文坛领袖,独创风格。明末时期文学衰微,王士祯首倡诗学“神韵说”,而且一直倡导为文要讲究风度与文雅。D.王士祯失察被累,革职还乡。因受王五案牵连,以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但不久,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2)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於山东长白山下,畜牧於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馀年而后。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卒,年七十。无子,吴江潘耒叙其遗书行世。宣统元年,从祀文庙。(节选自《清史稿·顾炎武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B.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C.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D.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指儒生,也指明清时期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同时也指在学读书的各位学生。本文指第二种意思。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C.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历史情况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学家的好评。D.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炎武聪颖过人。他天生双瞳,中间白而周边黑,读书时一目十行,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讲求经世之学。B.顾炎武事亲至孝。明末时社会动荡,南明灭亡后,他就侍奉过继母亲王氏至常熟躲避战祸,因母丧不赴官。C.顾炎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母亲临死时告诫顾炎武不可在清朝为官,顾炎武矢志践行,始终坚决不在清朝做官。D.顾炎武既怀大志又不忘治学。他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甚至骑在马鞍上也要默诵经注疏。他一生治学严谨,领域甚广,成果丰硕,著述宏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2)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贵,字心斋,拜都氏,满洲正白旗人。父布兰泰,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永责,自笔帖式授户部主事。乾隆初,累迁郎中。出为湖南辰沅永靖道。擢云南布政使。移浙江,署巡抚。前总督李卫领盐政,发帑收馀盐,名曰“帑盐”;令武职任缉私,其制未善。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居三年,命真除。温、台诸县早,永贵令知府金洪铨治赈,不称职。永贵论劾,请休致。总督喀尔吉善再劾,上为夺洪铨职。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二十一年,加副都统衔,兼参赞大臣。是岁冬,厄鲁特宰桑达什策凌等为乱,定边古副将军兆惠驻伊犁办贼。永费既抵巴里坤,具以军事上闻,上嘉其奋勉,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十三年,以侍郎衔留军,董屯田。乌音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皆驻兵营垦,秋获得谷三万五千八百馀石。是时兆惠兵次叶尔羌,命永贵驻阿克苏主馈军。二十四年,还至库车,布政使德舒为吗哈沁所找。水贵与护军统领努三协歼逆众,回部平。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命赴克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八(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487 .html